记者从大同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自9月下旬大同市秋收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动态调度,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秋收工作,确保秋收顺利完成、颗粒归仓。目前,全市秋收工作已全面结束,根据田间测算,粮食增产已成定局,实现“十五连丰”。
2024年秋收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扛牢粮食安全责任,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抢抓农时,推动秋收工作快速有序开展。大同市农业农村局提前谋划安排,分作物、分区域对全市粮食作物秋收进度开展日调度,并成立指导组对10个县区秋收工作开展指导服务。同时,强化包联服务,组织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科院、太原理工大学等中国微灌协会专家和省、市、县农业专家成立秋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巡回指导服务200人次,解决困难问题25件。
秋收期间,全市共投入农机具1.75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0.27万台、拖拉机1.2万台,检修各类农业机械1.23万台。全市农业机械化率明显提升,预计到年底农机总动力可达148.3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可达74%,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86.14%,分别比2023年同期提高2.2个和0.46个百分点。
2024年以来,大同市粮食生长各关键时期降雨充沛,加之种植结构优化、各项农业集成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粮食产量提升。2024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271.43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1.23%,比2023年增加34.85万亩;杂粮播种面积171.43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8.77%。全市粮食种植结构呈现出以高效、高产、稳定的主粮为主,特色优势杂粮相辅的生产格局,有助于全市粮食产量增加。
粮食连年丰收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大同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4.5万亩,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支撑全市粮食产量连年增长。2024年,全市新发展有机旱作膜下滴灌81.5万亩,经专家初步测算,有机旱作膜下滴灌粮食产量可达10.4亿斤左右,相比普通技术大田粮食增加产量约9700万斤。积极组织开展单产提升行动,全市9个县区共组织玉米、杂粮、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农业经营主体109家,通过应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装备等集成技术,全面提升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同时,阳高、浑源、平城、云冈、天镇、云州、灵丘、广灵等县(区)有机旱作项目区成功创建玉米“吨粮田”。
良种良技持续推广是粮食增产的另一大“法宝”。大同市大力开展高产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全市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谷黍、马铃薯良种覆盖率基本达到90%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明显。在良技推广上,2024年全市推广应用全膜双龙沟播技术80万亩,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0%。同时,积极推广示范玉米高粱密植、膜侧播种等技术,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此外,聚力推进一体化技术,结合膜下滴灌开展水肥一体化灌溉,推广一体化播种、覆膜、施肥和玉米籽粒一体化直收、烘干、收储等农机集成技术,引进北斗无人驾驶播种机、收割机、高空无人机,推动现代农业一体化进程。
下一步,大同市将全力做好粮食的晾晒、转用、收储、出售、加工等工作,同时,做好秋翻地、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秋管相关工作,为高标准完成2025年粮食生产打好坚实基础。(记者苑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