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 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果,日前,大同市平城区残联举行0-6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专项整改推进会,就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并且明确目标时限,以便更好地提高康复救助效果和受助残疾儿童及家长的满意度。
残疾儿童是一群折翼的天使,为了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0-6岁是残疾儿童的最佳康复期,对其进行科学的抢救性康复,可以最大程度地补偿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为将来入学、就业、融入社会创造条件。据了解,平城区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救助对象为:具有平城区常住户籍或居住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经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定点医院确诊并已录入《山西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管理系统》;残疾儿童监护人有正确认识和康复意愿,能够按照相关要求配合做好康复救助工作;经定点康复机构评估,有康复训练需求、具有康复潜力、身体状况稳定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包括脑瘫)、智力(包括发育障碍、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残疾和孤独症儿童;部分救助项目扩展到7-14岁。优先救助城乡低保家庭残疾儿童。
为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目标,平城区确定大同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大同市阳光行自闭症康复研究中心、大同菩康明德康复技术有限公司、平城区启星儿童关爱中心、大同市一医院、大同市创新骨科医院、平城区聪明树教育信息咨询中心为定点康复机构。今年截至目前已惠及41名残疾儿童。
为保障残疾儿童获得优质康复服务,今年4月1日起,平城区残联对残疾儿童进行了电话回访及走访,就发现的问题与各定点康复机构沟通,并制定了详细的目标标准,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并且明确目标时限。平城区残联还将通过不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回头看”活动,要求各定点康复机构严格规范管理,优化机构环境,以确保残疾儿童能够得到有效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