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胡雁)五月的古都大同,繁花似锦,生机勃勃。5月8日上午,大同市黄花产业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大同宾馆二楼多功能厅举行。发布会通报了大同市黄花产业发展总体情况。目前,大同市黄花种植面积26.1万亩,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是全国黄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同时,云州区种植面积17万亩,单位种植面积为全国最大。
黄花菜,学名萱草,又称金针菜、宜男花、安神菜,古名为忘忧草。大同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之独特的六瓣七蕊种质资源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富锌富硒土壤,造就了大同黄花色泽金黄、蕾长肉厚、味道清香、脆嫩可口的特征,且富含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元素。近年来,大同狠抓黄花全产业链延伸,在原来单一晒干菜的基础上新增了烘干、冻干、冰鲜的种类,已开发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化妆品等五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全产业链产值已达18.4亿元。
为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持续做优做强黄花产业,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同市抓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大同市2021年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其中提出,确保今年全市黄花种植面积达到26.6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8.8亿元,同比增长56.5%。同时,大同市规划了“十四五”期间全市黄花产业发展两步走目标:一是到2022年,全市黄花种植基地规模稳定在27万亩左右,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到40亿元,“大同黄花”品牌全国影响力全面拓展;二是到2025年,全市黄花种植基地稳中有增,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大同黄花”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成为引领大同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
在种植、加工、品牌等标准化方面,近年来,大同积极制定《黄花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大同黄花生产技术规程》《大同黄花干制品质量分级标准》《大同干黄花》地方质量标准等。农业农村部确定“大同黄花”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同黄花”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大同黄花产业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之一。
此外,大同强化科技支撑,目前已完成了“大同黄花”全基因组测序,建立了黄花菜全基因组数据库,开展了黄花标准化种植技术和有机植保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等。同时,大同市坚持龙头带动,培育黄花生产加工经营主体175家,建设晾晒场16.1万平方米,预冷库79座。
据悉,下一步,大同市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全国一流的集种植、加工、科研、营销、产业融合于一体的黄花产业集群,以大同黄花国家现代产业园为载体,推动黄花全产业链发展。紧盯市场需求,拓宽发展思路,找准功能定位,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大同黄花”品牌,充分挖掘黄花文化内涵,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