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穆帅)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阻挡了众多游客出行的脚步,虽然实景旅游受到冲击,但是网上虚拟旅游却迎来了春天。2月8日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当天,14万网友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上虚拟“云”游了云冈石窟。在虚拟的景区内,昙曜广场空旷整洁,高高低低的洞窟由远而近,形态各异的佛像清晰可见,网友们在手机上不断切换页面,近距离欣赏洞窟顶部及石雕人物造像,360度感受石雕艺术的魅力。
据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介绍,在手机上推出的虚拟游是720度全景显示,它的数据量小,全部由照片组成,虽然看起来已经很不错,但是和云冈石窟的单人、多人VR展示相比起来,沉浸感还是差很多的。
据了解,云冈石窟数字化工作起步于2003年,目前形成了以三维激光扫描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为主,毫米级精度的数字化技术路线,在队伍建设、科研课题攻关、实际应用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线上推出的虚拟“云”游云冈,以及多人VR展示系统,都是在三维激光扫描后,用3D打印技术数字处理出来的。其中,云冈石窟的VR展示系统,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世界文化遗产题材的多人VR互动体验。
“未来的VR,使用者可以完完全全沉浸在三维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感觉世界里,在虚拟当中真实游览云冈景区。”宁波说道,由于云冈石窟砂岩质的特性,石窟不断遭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很多年前,该院便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工作,希望尽量留住其原有风貌。2015年起,VR硬件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研究院第一次将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利用起来,制作了云冈石窟第3窟的移动版VR体验应用,这是国内第一款较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类的VR应用。
当时,移动设备的运算、渲染能力较差,云冈石窟的场景也较为复杂,体验者在使用VR时,很难得到真实的体验感。2016年,云冈石窟数字化团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制作了云冈石窟第18窟的单人VR体验应用,整个场景的真实还原度达到了90%以上,并且利用多种优化手段,让场景运行在一个稳定且较高的帧率上。使用者在整个VR体验过程中没有任何眩晕感,无法清晰分辨现实与虚拟的边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VR体验,此VR应用也在全国各大展会上受到来自各界专家的好评。
2017年开始,单人VR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如何在一个空间内进行多人体验,并能互相进行协同交互,是数字化团队开始攻克的方向,基于光学定位和基于激光定位的大空间多人VR互动体验开始研发。期间,经过多次产品迭代,定位精度提高,延迟时间缩小,应用成本也极大降低,终于在2018年,第一个云冈石窟第18窟多人VR互动体验应用面世,在当年10月的美国纽约“数字技术下的佛教石窟与艺术”学术研讨会上,这款多人VR互动体验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称赞;2019年,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复杂建筑的三维虚拟重构与可视化会议上,云冈石窟的原比例洞窟复制和虚拟展示成果受到国外学者的称赞。
云冈数字化团队由30人组成,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以测绘、摄影、计算机、动漫、设计专业为主,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宁波表示,VR发展与当代数字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团队成员在现有技术上不断攻坚克难,希望打造出更好的VR体验。目前的VR体验只能看到第18窟的全景,下一步,团队将着手进行第9窟、第10窟等VR内容制作,随着VR设备的改进和5G技术的普及,利用VR技术的互动性和多内容优势与云冈3D打印复制洞窟结合,更真实地展现石窟内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