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赵颖 通讯员邸东芳、杜云)规划建设“一心两园”,以生态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为主导,围绕科技线、生产线、休闲线,重构科技链、产业链、价值链。伴随着大同市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平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全力推进,平城区农业发展、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新引擎。
农业嘉年华,首开“幸福花”
家门口步入氧吧亲近大自然,老年人走进草丛花海怡情养性,孩子们学习科普增长见识……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大同农业嘉年华景区在疫情防控上下足功夫,让广大游客安全游、放心游、开心游,迎来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周边游、省内游,景区再现休闲旅游小高潮。
记者从平城区大同农业嘉年华了解到,“五一”小长假期间,景区客流平稳、井然有序。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线上购票占到32%;出游群体中,18~40岁游客占到6成多,2~5人组团出行达到72%,显示出家庭为主的出游动向。
大同农业嘉年华成为大同市民家门口的休闲好去处,是平城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心两园”规划格局中的其中“一翼”。它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地域文化为纽带,以旅游创意为特色,以乐活为目标,集聚国际先进农业科技和设备,形成了“嘉年华+科技园+产业集群”等多元素共同发展的模式,让市民在这里可享受都市农业赏、采、尝、学、耕、戏、憩、养、淘、归十大体验要素,推动乡村旅游振兴,并注重提炼生态、人文、历史元素,链接农业、文旅、科技要素,不断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影响力、带动力,让农业嘉年华成为大同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打出了平城区文旅发展的金字招牌。
今年开工建设的二期项目,有农业嘉年华北魏风情街配套、认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将进一步以全新的业态丰富休闲农业旅游内涵,彰显平城特色,满足旅游者多种多样、求新求变的旅游需求,全力提升游客生态观光的参与性、体验性、满意度。
“一心两园”规划,孵出“幸福鸟”
今年2月6日,平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获省政府批准,这是大同市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并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它位于平城区马军营乡和水泊寺乡,总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采用“一心两园”的模式发展。“一心”即核心建设区(规划总面积0.24平方公里);“两园”即农业发展区,包含城郊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总面积33.30平方公里)和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园(规划总面积28.46平方公里)。示范区的“一心两园”规划格局像一只腾飞的鸟儿即将振翅高飞,它的设立对于推动大同市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平城区经济发展空间意义深远。
据了解,今年平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计划新建、续建项目13个,包括大同市天和牧业有限公司5000头奶牛养殖园区建设项目、十里店村农贸市场、十里店木材批发市场、大同市森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棚种植项目、农业嘉年华二期项目、马铃薯种植基地等。通过项目带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融合发展和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示范区探索实施“5+1+N”发展模式,市场化运作,彰显专业化、国际化,并通过完善项目引进、落地、见效整套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创新崛起,打造“幸福区”
围绕平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平城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拟聘请国内专家成立农业产业技术专家联盟,组建培训中心、服务中心,为农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业等提供方便、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推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实施“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信息网+农业”工程,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农产品品质、产量和效益提升,并注重加强示范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平台建设,逐步形成示范区与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推广体系。
在创新驱动方面,培育创新型引领企业,以天和牧业、大同农业嘉年华为示范,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向农业型企业聚集。培育创新引领型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吸引、激励机制,吸引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带动新型农业科研的高层次人才到示范区创业就业;加强科技金融支撑,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在体制机制创新、合作平台搭建、集中专注招商三个方面深入探索,突出城郊农业项目“精、特、优”,并瞄准全产业链发展目标进行不同行业“一二三产”规划弥补,走出特色发展之路,致力将平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标杆,争当大同市转型发展排头兵,争做平城区经济发展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