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投入“真金白银”支持打赢“碧水保卫战”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大同新闻

由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倒数第二,跃升到全国前14名,这是去年大同市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上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让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两年多来,大同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大同的战略目标,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方位推进,从制定方案、健全体系、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开展巡查、护河治河、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特别是从财力上“真金白银”全情投入,以硬举措坚决支持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大同市财政局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靶心投入、精准治污。该局立足大同市财政实际,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水污染治理资金,两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级水污染防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等各类专项资金3.9亿元,重点针对地下管网雨污混流开展大整治,新建管网200多公里,强力推进污水处理厂保温提效和提标改造、排污口整治等15项重点工程,建成投运了御河、口泉河、吉家庄等10多个生态湿地工程,通过湿地滤水进一步净化了河道水质,举全市财力支持打赢“碧水保卫战”;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水污染治理投入力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要求,积极落实好水利资金和河长制工作经费,两年来市级年初预算足额安排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业源减排以及生态调水等各类专项治理资金5.1亿元,全部及时拨付到位,为全市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与此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治理,探索创新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PPP模式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水污染治理,寻求多种治水合作途径。尤其是近年来,政府累计投资955万元,分别对恒安新区、御东、浑源县和左云县4个污水处理PPP项目实施污水厂新建工程及原有污水厂提标改造、扩容提质等工程,撬动社会资本8.86亿元。全市14座污水处理厂通过提标改造,由原来的一级A提升到地表V类的标准;全市12个国家和省考核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6.67%,全面消除了劣V类断面。特别是御河利仁皂和桑干河固定桥两个国考断面水质均由劣V类改善为目前的IV类,提升了两个水质类别,实现了水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离不开制度支撑。首先,大同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主动介入、科学谋划,与中科院合作牵头组织编制了《大同市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报告》,为大同市制定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确定补偿方式及管理考核办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研究制定了《大同市地表水跨界断面生态补偿考核方案》,对全市水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严格执行扣缴奖励标准,按月对跨界地表水断面水质进行考核,强化激励向导,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县区政府履行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实现了地表水跨界断面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实。其次是建立了联席协调工作机制,财政部门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严格执行《山西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就资金分配方向、支出渠道和政府采购问题提前沟通协调,出台了《大同市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监管力度,对水污染防治建设项目严把资金评审关,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最后是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绩效,大同市财政局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作用,将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绩效评价机制范围,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切实为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保驾护航。

如今,大同市由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倒数第二跃升到全国前14名,为建设自然生态精致宜居“塞上明珠”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耀眼数字,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全市经济和财政高质量发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保持平稳增长,2017至2019年,从108亿元增长到129.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领先。(张世敬)

[编辑:荆晓田]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