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关帝庙:在传统文化中领略元代建筑的雄浑壮观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古都大同

中国的关公崇拜肇始宋,初兴于元。宋元明清崇关建庙,一代胜过一代。由于大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尚武精神原本就是一种地缘传统,再加上历经战火,祈求和平与安定便成了芸芸百姓最大的期冀。关羽,这位三国名将,也就因此从勇猛无敌、盖世虎臣的英雄,上升为气宇轩昂、忠义仁勇的崇拜偶像。

据大同清代志书载,光城内关帝庙就多达16处,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则是位于古城东南隅鼓楼东大庙角街的大同关帝庙,被大同人称为“大庙”。这座关帝庙始建于元代,是我国北方早期的关庙。庙内现存主殿是大同市区内唯一的元代建筑,弥足珍贵。大同关帝庙于1996年1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过殿、主殿、春秋楼四座主体建筑,两侧配有名将祠和极具特色的财神殿、奶奶殿,中轴线的西侧为结义园和邀月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园内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之意趣。

巍然屹立于关帝庙中心,高高在月台之上的大殿,就是武圣殿,乃是古代建筑之珍品。这座宏伟的元代遗构,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殿顶为单檐九脊歇山顶,上覆琉璃瓦,光彩熠熠。正脊为黄、绿、蓝三色琉璃脊饰,两端鸱吻造型生动,翼角翘扬。斗拱用材硕大,排列特别,处处彰显出那个时代建筑的粗犷与大气。殿前的抱厦,是清代为扩大祭祀活动面积所增建。内檐斗拱密布,各角均造十一踩斗,结构小巧别致,艺术精美。整个建筑犷达严谨,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人,都能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领略到元代古寺庙建筑的雄浑和巨壮。

大殿的内部结构也很特别,依后壁建有须弥座,平地立柱砌墙,形成了三间神坛,用两根后槽金柱与神坛木龛相连。大殿天花为平棋藻井,属清代增置的构建,绘有龙形图案,多姿多态,别具一格。柱间各置雕刻精细的神龛一个,仿木构建筑造型,玲珑剔透。神龛为重檐歇山顶,侧上有天花,斗拱金装,其余彩绘,属于清代古建筑小木作中的上乘之作。中间的神龛,两侧槅扇都用三交六椀菱花,做工非常精巧别致。这种装饰手法是古建筑外檐装修中的高等级形式。两根金柱漆成红色,上面的盘龙清晰可见。据专家考证,这样的大红木雕盘龙金柱仅为大同关帝庙所见。盘龙鳞爪有力,盘曲自如,生动欲飞,是元代大殿柱饰的重要断代依据。

殿里的壁画,采用传统手法由矿物原料绘就。以连环画形式出现的三国故事与二十四贤孝图,绘画笔法精细,人物表情传神,故事情节动人,展现了人们对忠、义、仁、勇的推崇与尊老爱幼等传统孝道的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关帝庙内除历史遗存建筑、雕塑、壁画外,2008年全面保护修复后,由中国雕塑名家吴为山、黄文寿等新制作塑像26尊,中国美院师生绘制壁画700余平方米,且壁画上的金边都是纯金箔打造,十分珍贵。为了让壁画留存更久,在墙体制作上,美院师生还多次对古代壁画墙体进行调研,实验其制作工艺。完成后的墙体结实,且透气性好,可立百年之久。壁画则以矿物颜料调胶绘制,依照的是古代壁画“隔山跳景,层层叠染,沥粉贴金”等传统技艺。

在关帝庙前的广场上,原有一座六柱五口三面戏台,本是大同最早的元代戏台,可惜已在1959年被毁。如今的关帝庙前的戏台,是清顺治年间建在代王府九龙壁对面皇城街上酬龙祈雨献戏的舞台。为了恢复关帝庙前原有的历史风貌,更好地保护这座清初古建,在大同市实施古城复兴工程中将这座戏台搬迁到关帝庙前。

这座戏台彰显着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上有清代“演真楼”的牌匾。两根明柱上用木质龙头代替了陶贴,形态逼真,极为精美。整座戏台宽敞高大,飞檐挑角,古朴典雅。加上两侧带亭的游廊,更显得秀气婉约。如今,每逢重要节庆,关帝庙戏台上都是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广场上更是人山人海,这里也成了外地游客体悟古都大同地方文化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据大同市关帝庙文物管理所所长胡学忠介绍,近年来关帝庙也在通过举办“关帝庙庙会”“关公磨刀日祈福大典”“关公诞辰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将传统民俗还原,让传统文化再现,呼吁社会各界了解关公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大同关帝庙将关羽文化同道教文化、边塞文化、军旅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紧密结合,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存在。千百年来,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始终用它耀眼的光芒照亮着每个角落,大同老百姓也会将这份“忠义仁勇”的浩然气节代代传承。(张诗珩

[编辑:牛文晶]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