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镜 用真心、初心守护患者之心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医者风采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 孙剑功 姚晓敏)心脏呼吸骤停、急性左心衰、心肌梗死……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往往发病又快又急,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分钟。如果把医生的工作看成是与死神赛跑,那对于心内科医生来说,他们的项目就是百米冲刺。在这里,病人病情变化快,上一秒还在谈笑风生,下一秒可能立刻抽搐昏迷,游走在死亡边缘。因此,他们时时绷着一根弦,随时准备上战场冲锋陷阵,从“死神”手里抢人。

       32岁的屈飞就是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一名青年医生,参加工作八年至今,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当医生的初心。

       “我们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接到急救电话,一定会第一时间赶回医院。”随时可能响起的电话、病人家属急切的问询、毫无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屈飞来说,这样的工作节奏早已是常态。他做起事来细致干练,温暖的外表下蕴含着一股坚定的力量。

       初心所在守护健康

       “走上从医之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爷爷奶奶是医生,从小接触到的都是镊子、输液器、止血钳。”受家庭的影响,年幼的屈飞觉得穿上白大褂很神气,于是在他心中就默默埋下了一颗立志要成为医生的种子。2011年,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的屈飞来到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一天上班,穿上白大褂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屈飞回忆着八年前的场景,眼神里充满希望。

       屈飞告诉记者,“医生这个行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最先进的一些诊疗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患者去服务。”

       八年来,屈飞始终没有忘记他小时候的梦想,他也在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附属Hammersmith医院进修的那段时间给了他无限的力量,也奠定了屈飞要坚持到底的决心。

       在Hammersmith医院里,屈飞经常看到医生坐在床边和患者交心,像和朋友相处一样。病房里的老奶奶老爷爷在出院以后,都会做一些小饼干、小面包送给医生们,每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屈飞都感觉浑身充满正能量。

       作为年轻的心内科医生,从2015年起到现在,屈飞独立完成冠脉造影就是造影检查100余例,支架植入术40多例,谈起第一次自己独立完成手术,屈飞仍然记忆犹新,“第一次做介入手术很紧张,如果由于我的技术不到位造成患者的损伤,我的内心会受到很大的谴责。”尽管紧张,但是屈飞仍然保持冷静,心中默念手术的操作步骤,下了手术台,他的衣服全都湿透。医技水平经过培训与实践可以长进,但医德最重要,这也是屈飞的“初心”所在。

       心内科医生是半个心理医生

       早上7:40屈飞来到医院,他的一天从查房开始。他熟悉每位病人的病情。碰上准备出院的病人,他总要叮嘱几句注意事项,遇到害怕手术的病人,他总说“别想太多,放轻松”,见到熟悉的“老患者”,他鼓励“要有信心”。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屈飞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沟通”。“放轻松”、“别紧张”、“没问题”是屈飞挂在嘴边的话。这是他的独门“话术”,仿佛一剂强心针,患者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得到缓解。

       “张大爷,您今天感觉怎么样?中午谁来给您送饭?”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屈飞和患者的心更贴近。“心内科医生是半个心理医生。”屈飞说,很多心脏病病人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是环绕着病人的另一个“恶魔”。因此,在他看来,作为医生,除了要帮助病人诊断疾病,更重要的是鼓励病人从心理上战胜疾病。

       对于年轻的患者,屈飞常常提醒他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曾经有一位35岁的患者,早上发病自己没太注意,下午五点多家人回来才打120送到三医院急诊。病人当时面色比较苍白、出大汗、低血压的状态,在询问过病史后,通过心电图以及患者平时的生活作息习惯,众多危险因素最后导致他的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屈飞马上和科室内的其他医生准备做急诊手术开通血管挽救坏死的心肌。经过抢救,病人脱离了危险,那一刻屈飞也实实在在感觉到对于心内科的病人,不光要治疗他们的疾病,更多的是在生活上的关心,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

       “胸口还闷吗?”“口服药还要继续吃。”“您老伴身体也还好吧?”屈飞一边对着病历仔细听诊,一边和病人聊着家常。病房里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仿佛像是他熟识的老友。“好,都挺好的,多亏医生的治疗和照顾,这两天我感觉好多了。现在进医院就跟进了保险箱一样安心。”病房里的陈大爷一看到屈飞,激动地连连道谢。“那可不行,早点康复出院才能真正安心。”病房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对很多病人来说,屈飞就像家人一样无微不至。他给每个患者检查的时候,都会先用手把听诊器捂热,然后再放到患者身上,不经意的一个小举动,却给患者带去无限的关心。

       自豪、荣誉来自对生命的责任

       对心内科医生来说,挑战不仅仅来自手术本身,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站数个小时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脱下铅衣的那一刻,医生的后背往往已经湿透。穿铅衣,为的是防辐射。因为冠脉介入的射线量很大,手术时,医生相当于整个人浸泡在X射线里。“虽然铅衣很重,但是穿上有一种自豪感”屈飞告诉记者。

       一次一位95岁高龄的老奶奶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来到医院,老人由于年纪大,体重偏低,耐受能力比较低,但是如果不及时手术,病人的生命就以秒计算,与家属沟通后,马上对老人进行了手术。“在手术台上疏通闭塞血管的一瞬间,那种荣誉感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屈飞说,“我要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挽救这一条生命。”

       说起自己从医多年心得,屈飞告诉记者,“技术纯熟是一方面,但作为心内科医生,该果断的时候必须果断,不敢担责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抢救的黄金时间稍纵即逝,你不能马上拿出最优方案,耽误的就是一个家庭。”与其他病症不同,来心内科的病人,留给医生和病人家属思考的时间并不多。“除了果断,心内科的医生也必须心细。”屈飞说,“心脏发病往往就是一瞬间,各种症状也是,有时不适感也只是几分钟而已,但症状上的细微差别,直接影响着医生的判断,如果问诊时不细心,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耽误病人的病情。”

       作为心内科医生,屈飞每天都奋战在临床一线,虽然少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却收获了诸多珍贵的医患情。为患者点燃生的希望,从立志学医的少年,到经验丰富的医生,时光荏苒,但对屈飞来说,他学医的初心未曾改变。他说,患者满意是他作为医生的最大追求。

[编辑:赵虹宇]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