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铸就医者大美 用行动诠释杏林春暖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医者风采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 孙剑功)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是安静的。1987年,刘世芳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与父亲同为校友的他说,走上医学道路,与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小的时候,总是看爸爸给附近的邻居乡亲们看病,每次看到父亲治好病人,病人说谢谢的时候,他觉得爸爸很了不起。于是年少的刘世芳与医院、医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担任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父亲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染了他,也让他坚定地走上了从医之路。

       “哪不舒服呀?最近睡眠怎么样?没关系,不要自己吓自己,没事,回去跳跳广场舞,啥事没有……”一句话逗得其他病人哈哈大笑,记者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见到刘世芳时,他正在看病,他的诊室里挤满了病人。

       起初刘医生在询问、检查病情,看检验报告时一丝不苟,很严肃,但是听到他和病人开的玩笑,这与记者传统印象中的医生有些不同。

       直到一个年过八十的患者来看病的时候,记者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您在哪住啊?那就给您开一点国产便宜的药吧。”患者的儿子说:“是不是进口的更好一点?”刘医生回答:“药效都一样,因为咱们是普通家庭,普通家庭就开点国产长效的药,这样又能给病人治病,而且家里的经济压力又没那么大,明白了吗?”其实刘医生是个很风趣而且暖心的大夫。

       “跟病人相处,要像朋友一样,心内科医生是半个心理医生。”刘世芳说,“很多心脏病病人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是环绕着病人的另一个‘恶魔’。”因此,在他看来,作为医生,除了要帮助病人诊断疾病,更重要的是鼓励病人从心理上战胜疾病,所以给病人讲个笑话,他的心理负担就没那么重了,当医生不光是治病,更多的是对患者的关爱。

       结束了上午密集的门诊,刘世芳总算有时间歇一会儿了,这位57岁的心内科主任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他告诉记者,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心内科,每天要看几百病人,一年里有上万人次住院,每年完成几千台手术,在这样的工作量下,每位医生都练就了强悍的体力和精力。

       早上8点半,刘世芳走进手术室,在手术之前,他穿上了30斤重的铅衣,“这是防辐射用的。”他一边说一边将胸部、脖子部位的防护做好,“这就是我的战袍。”接着,他戴上了手术帽和口罩,就像驰骋沙场的将军一样,走入了属于心内科医生的沙场——心导管室。

       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医生要手拿造影管,导丝从病人位于手臂的血管中进入,一点点深入到心脏部位,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要观察病人们的血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造影留下影像,为之后的诊断、手术留下依据。

       而心血管的造影,就不得不牵扯到X光射线了,心内科医生们常年呆在辐射环境里,铅衣就是他们的保障。穿着这么重的衣服,在充满X光射线的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没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是感受不到这种辛苦的。当天,刘世芳面临的数字是20台。心内科手术有快有慢,全凭难度决定,情况好的,医生速战速决,15分钟可以拿下一台,棘手的则要花上几个小时。

       对于心内科医生来说,挑战不仅仅来自手术本身,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站数个小时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脱下铅衣的那一刻,医生的后背往往已经湿透。心内科医生有多辛苦?看看手术室外一排排椅子就能看出门道了。“累肯定是累的,但在手术台上不会觉得累,下了手术室才感受到。”刘世芳说。

       2017年冬季的一天,刚下班休息的他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位心脏病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心率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并有心源性休克,意识不清现象。他闻讯立即赶到急诊进行抢救,为病人紧急行急诊PCI术,使患者顺利度过了危险,随后他又继续投身到下一场手术中,他连续在导管室实施手术32台,其中有4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最后一位患者救治成功推出手术室后,他却晕倒在地。

       “所以说,当医生不光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还得有一副结实的身体。”刘世芳笑着说。

       如唐代苏拯的诗《医人》中所讲,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医道,和为高;医德,仁为尚;医技,巧为重;医术,精为要。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一声“大夫”便是患者对医者的信任,愿将自己的身心托付给医者,惟有医德才能不辜负患者之心。工作严谨,精医为民是刘世芳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他的世界里,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不分职位高低,财富多少,只有医生和病人。

       “从医32年我最大的体会是,作为医生每天都要从零做起,每天要反思,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工作,去面对患者,”刘世芳告诉记者,“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病人解决痛苦,病人高兴我就高兴。”采访中途,不断有患者敲门问诊,不断有患者电话问诊,刘世芳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解答,他熟悉每位病人的病情。碰上准备出院的病人,他总要叮嘱几句注意事项;遇到害怕手术的病人,他总说“别想太多,放轻松”;见到熟悉的“老患者”,他鼓励“要有信心”。这些让记者不由心生敬佩,或许只要心系患者,才能让如此多的患者信赖吧。

[编辑:赵虹宇]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