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安青 通讯员张晓田)青山环抱,杏果飘香。龙山脚下,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产业优势,奏响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动人乐章。从古老青铜器出土所承载的千年文脉,到特色果品产业的蓬勃兴盛,这座传统村落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古村”到“旺村”的华丽蜕变,绘就出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千年文脉与现代产业的“双向奔赴”
李峪村不仅被广袤秀丽的山水温柔相拥,更承载着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村东南出土了130余件青铜器物,其中的牺尊更是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让这里成为“行走的青铜文化课堂”,吸引着无数文化探寻者慕名而来。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农业村,李峪村在果林种植上独树一帜,1500多亩经济林产出的“桃接杏”酸甜可口,畅销省内外,成为村民增收的“金果子”。
近年来,李峪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千万工程”宝贵经验为引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我们既要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也要让村民在家门口稳稳端住‘致富碗’。”李峪村支部书记程启义说。
多点发力,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
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为李峪村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按下了快速发展的“加速键”。2023年,主村道完成商砼印花路改造,崭新平整的路面与电、太阳能互补路灯相互映衬,不仅照亮了村民出行的道路,更点亮了乡村“夜经济”的发展之光。2024年,30多个高清摄像头的安装,犹如一张张严密的安全网,织就村庄安全防护屏障,让村民安全感满满,生活更加安心。
产业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在果林经济方面,李峪村持续深耕“甜蜜事业”,建成的保鲜冷库,有效实现优质果品错峰上市,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依托天然岩泉水源优势,成功引进山西恒悦饮用水有限公司,日产能达2万桶大规格桶装水与24万瓶瓶装水,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还带动了周边众多村民就业;融合蒙古族文化打造的特色蒙古包饭店,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族风情,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为全力擦亮“农文旅融合”这块金字招牌,包村乡干部主动与宣传部门紧密对接,积极邀请媒体记者走进李峪村,深入挖掘特色产业背后的动人故事与巨大发展潜力,多篇宣传稿件的广泛发布,极大地提升了李峪村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青铜怀古游”“杏园采摘游”等特色旅游路线一经推出便备受欢迎,抖音、快手等平台超10万次播放量的宣传视频,更是让“赏杏花、品杏果、观铜器”成为周边地区炙手可热的旅游IP。
如今踏入李峪村,宽敞整洁的村道旁绿树成荫,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笑声阵阵,产业兴旺带来的活力扑面而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游客络绎不绝,处处彰显着美丽乡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