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方凯 实习记者陈智宇)当晨曦穿透云层,大同市天艺昌铜器作坊里已响起清脆的錾刻声。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张河美俯身于工作台前,手中的錾子如画笔般游走,铜胎上渐渐浮现出北魏的华彩、云冈的灵动。铜屑飞扬间,一段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正在延续。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前就拥有炉火纯青的手艺。历史上一句“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就说尽了这座城市与铜的渊源。明清时期,这座北方重镇的铜器因“御用贡品”的身份和“万里茶道”的商贸而声名远播。“一件铜器需历经设计、制坯、雕刻等多道工序,仅雕刻环节便包含浮雕、平雕、镂空三大技法。”张河美轻轻转动着一件半成品的铜火锅,阳光在“九龙奋月”的纹饰间跳跃,“光是錾刻就要运用三十多种不同形状的錾子,才能让龙鳞泛起波光,牡丹绽放层叠。”
如今,古老的铜艺正焕发新生。在保留传统錾刻技法的同时,匠人们创新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茶道器具、文创摆件。这些既承载着千年文脉,又契合当代生活美学的作品,正通过互联网销往全球,让世界听见中国工匠的金属“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