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安青 通讯员张文莉)近日,中国建设银行龙信支行处理了一起特殊的客户咨询,通过细致服务和跨机构协作,帮助一位母亲找回已故女儿留下的“隐形”存款。
市民李女士手持一本活期存折来到建行龙信支行,要求支取余额两万元,柜员在支取操作时发现存折的余额为0,但存折上未打印取款记录,尝试补登存折也未成功。经核实,该账户余额确实为0。 柜员说如果提供身份证可以为其查询明细,在进行身份核查时才知存折并非客户本人。客户称存折是她女儿的,女儿在2024年就已经去世。李女士情绪激动地表示,女儿生前因重病长期卧床,不可能亲自办理取款。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规定,银行可为继承人提供存款人死亡前后6个月的交易明细。但李女士仅持有普通遗产公证书,无法查询更早记录,这笔业务瞬间变得棘手起来。
面对合规要求与客户诉求的冲突,网点负责人在安抚客户的同时,引导家属回忆其他可能性:“是否办理过关联扣费业务?”这一提醒让女孩父亲想起,女儿2011年曾在工商银行购买过年缴型教育保险经建行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保险公司核查,确认生前办理的保单贷款业务与银行账户绑定,2011年的取现记录实为缴纳保费的自动扣款。在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联动下,李女士一家查清资金去向。这份跨越十年的安排,让银行工作人员感慨万分。
该网点负责人说:“很多客户带来的不仅是业务需求,更是一份未完成的情感托付。”在事情处理成功后,该行收到一封感谢信写道:“你们找回来的不仅是存款,更是家人最后的惦念。” 这或许正是金融服务的温度——在冰冷的数字背后,始终流淌着人性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