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前,大同市已进入春季森林防火紧要期,随着清明祭祀、春耕生产、踏青旅游等野外活动激增,叠加气温回升、大风天气频发等因素,全市森林防火形势复杂严峻。为切实做好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大同市各级各部门树牢安全底线意识,夯实基层网格管理,坚持在“防”字上下功夫,在“灭”上做准备,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全力筑牢春季森林防火“安全网”。
日前,市级总林长签发大同市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持续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令》,要求大同市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以林长制为引领,全面落实“市、县、乡、村+护林员”“森林经营主体、队+护林员”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各级林长要切实履行防火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一线开展防火督查,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防止小火酿成大灾。
为切实做好清明与五一期间防火工作,大同市提前部署、精准施策,通过“人防+技防+宣防”相结合的方式,全力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屏障。强化源头管控,严防火种入山,在重点林区、公墓周边设置50个集中焚烧点,配备灭火器材,引导群众定点祭祀;在各进山路口、墓区入口实行实名登记,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截至目前,防火队伍携装巡查巡护20万余人次,各乡镇村干部5000余人开展全天候巡查,重点盯防农事用火、祭祀用火等行为。
全市还加大技防力度,对散葬墓地、偏远林区开展无人机巡查,实时回传画面至指挥中心,同时,利用全市500个高清红外摄像头,结合AI识别技术,自动报警烟雾、火点,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确保火情早发现。此外,全市倡导文明祭祀,推动移风易俗,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在主要公墓入口免费发放鲜花3万束,鼓励群众以献花、植树等绿色方式寄托哀思;开通网络祭祀平台,提供虚拟献花、留言等服务,引导群众错峰祭扫;通过短视频、宣传车、村村响广播等渠道,普及防火法规和避险知识,覆盖群众超50万人次。
为了切实提升火情扑救能力,确保快速处置,全市15支林草防火队伍、15台防灭火水车24小时待命,并在重点区域提前储备应急水囊200个,铺设消防水带20公里,提升高山灭火效率。同时,市、县、乡、村建立区域联防协议,实现信息共享、救援联动,确保“打早、打小、打了”。
各县区针对实际,因地制宜,积极行动,靠前作为,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压实主体责任,严守森林防火底线。大同市灵丘县林业局组建6个森林防火巡查组,对全县范围内的森林草原进行拉网式排查,并成立督查组,对全县重点林区、景区及各乡镇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安排部署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广灵县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地块、坟头,全部实行网格化包片责任制,轮流值班,严防死守。针对关键区域,加大巡护检查力度,充实防火检查站管护人员,通过全天候防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随着清明假期的到来,各旅游景区景点的客流量逐渐增加,也为防火工作带来了考验。针对恒山后山景区森林茂密、草木葱茏的实际,恒荫管理处配置无人机1台、消防车2辆、消防摩托车20辆、风力灭火器10台、4公斤干粉灭火器360个、铁锹200把,并配置55人,分布东西干渠、东西隔离带18个防火点,实行网格化管理,24小时轮流死守硬看;同时,安装9个消防通道门,安置500米防护隔离网,在各路口设置路卡,沿途醒目位置悬挂条幅20条、彩旗120杆,各路口对进入防区的车辆一律劝返,禁止进入。左云县针对节假日旅游高峰,对景区防火提出专项举措,通过“宣传引导+设施保障+多方联动”,构建起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记者苑捷、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