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常伟)面对文旅融合发展新课题,大同市平城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将破解古城“停车难”作为优化旅游服务的重要突破口,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管理双管齐下,构建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治理有机融合的新范式,为全国古城类景区服务升级提供了生动实践。
在古城保护与民生改善统筹推进的理念指导下,平城区通过系统梳理代王府西侧、老五中旧址等古城闲置空间,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先后筹建停车场41处,形成“城内30处保核心、城外11处分车流”的梯度布局,总泊位数达1.1万个。配合交警部门优化交通指引系统,构建起便捷的停车网络,有效破解了“游在古城、堵在车流”的困局。
来自外地的张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第二次来大同游玩,回忆起前几年,古城停车场稀缺,只能把车停在路边。而这次,他跟着导航5分钟就顺利停好了车,直呼方便。“从停车烦恼到畅通无阻,服务升级让古城更显温度。”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这套停车服务体系经受住了实战检验:单日最高接待1.7万辆次创历史新高,累计服务9.3万车次实现零拥堵。更令人称道的是,平城区城市管理局百余名综合执法队员化身“古城管家”,实行早七晚十一的值勤值守,在保障停车场秩序的同时,累计处理车辆故障、医疗救助等应急事件40余起,用暖心服务赢得八方游客点赞。
“停车治理考验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平城区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动态监测—科学分流—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全区形成大型活动交通保障标准化方案。目前正持续优化停车场分级管理,通过加强部门联动、提升督导人员专业素养,为后续重大节庆活动积累经验,为古城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漫步今日古城,巍峨城墙与规范停车场相映成趣,千年历史底蕴与现代服务功能和谐共生。随着“15分钟旅游服务圈”日益完善,这座承载北魏文明的历史名城,正以更畅通的交通环境、更暖心的服务品质,书写着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治理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