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常伟)近年来,“医疗美容”逐渐成为一种热门消费,但现在市面上的医美项目鱼龙混杂,消费者很容易踩坑。大同市平城区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要警惕医美消费五个“美丽”陷阱。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达到美化、改善容貌、体形的目的。目前,医美市场存在虚假信息诱导、低价引流下套、制造容貌焦虑、“医美贷”坑人、违规开展医疗美容项目五大陷阱。
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平城区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首先,认清资质,选择正规机构。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应优先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查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查看医美项目是否在诊疗范围内。其次,核验职业资格,警惕“伪医生”。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务必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对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等信息进行核实,不可轻信纸质证书复印件,避免遭遇伪造证照的非法从业者。然后,查证认证信息,选择合规产品。医美所采用的设备、耗材应该为“械”准字号;药物应该为“药”准字号。目前用于注射的玻尿酸、胶原蛋白等产品持“械”准字号。再次,签订正规合同,留存消费凭证。建议消费者在接受美容服务前,签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医疗美容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项目名称、次数、收费明细、效果承诺、风险告知及售后条款,避免在空白或有留白的文书中签名。且术后务必保留病历、缴费凭证、产品外包装(可拍照留存),以便维权时作为证据。最后,科学应对风险,依法维护权益。消费者若术后出现红肿、感染、功能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到治疗的医美机构或其他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如发生消费纠纷,应首先与商家积极协商,如协商不成,可拨打1234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