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常伟)2024年,在大同市天镇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围绕“立足一个门户,做好四篇文章,走出六条新路”发展思路,以制度、作风、环境“三项建设”为总抓手,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稳经济、抓项目、惠民生、保安全、促发展,全县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这份成绩单不仅全面展示了过去一年天镇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诠释。
2024年,天镇县坚持常态化入企服务,现场办公排忧解难,推动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6亿元、增速7.5%,固定资产投资39.24亿元、增速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速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亿元、增速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亿元、增速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47元、增速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7元、增速11.9%。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争先进位、连年攀升,县域经济在挖潜与育新的“双维拓展”中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天镇县立足比较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天镇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农业体系不断完善。新建高标准农田6000亩,实施有机旱作节水滴灌20.7万亩、农业生产托管10万亩,严格耕地保护,全县农作物播种74.98万亩,粮食总产量4.33亿斤,实现连年丰收。特色农产品品质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巩固拓展食用菌、火龙果等10余种果蔬,推动特色种植业拓品类、增产量,天镇红芸豆、黄小米等5种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名录,总量达到8种。100万只肉兔全产业链一期、绿源渔业鱼菜共生项目建成投运,拓展鸵鸟、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养殖品类更加丰富。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华胜北魏酒业、华宴预制菜等项目建成投产,同兴源、博诚蔬菜等龙头企业完成技改升级。工业体系加快转型,绿色能源多元互补。华能、深能等57万千瓦在建风光电项目并网发电,高温地热资源详查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完成深层地热发电和浅层地热回灌相关试验,加快推进秦云超级能源综合体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体系加快构建,创建绿电园区基础更加牢靠;传统工业蹄疾步稳。正方利民建成硅酸钙板深加工生产线5条,臣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当年达规入库,拉动工业增长15.6个百分点。服务业复苏态势强劲。着力打造学府街餐饮一条街和滨河北街消夏夜市,持续激发城市“烟火气”和消费活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电商e镇运营管理,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农产品出口额1858.5万美元,同比增长60%。玫瑰花海、薛三墩旅游振兴示范村等项目初见成效,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段全线贯通,东瑞葡萄酒庄有序推进,李二口景区成功承办全国夏季“村晚”等5场大型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9.45万人次,人民日报以《山西大同白羊口村·“穿上这件红马甲,我自豪”》为题,点赞天镇县长城文旅产业发展盛况,“山西看长城,首站看天镇”品牌持续叫响,三次产业在扩量与提质的“双能互补”中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