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肿瘤防治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近日,一场以“携手共筑健康防线”为主题的肿瘤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在大同市云冈区成功举办,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主任赵庆文应邀做了科普讲座,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肿瘤可防可治:关键在“三早”
肿瘤并非突然降临的灾难,它的发生与发展往往历经漫长过程。在这期间,我们有充足的机会通过“三早”策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有效防控肿瘤。
许多肿瘤的致病因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吸烟、过度饮酒、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长期暴露在致癌物质环境中,如紫外线、化学污染物等,都可能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第一道防线。合理膳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红肉与加工肉类的摄取;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这些简单的生活改变都能显著降低肿瘤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体检则是早发现肿瘤的关键。许多肿瘤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通过定期进行针对性的体检,如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乳腺钼靶与超声检查乳腺癌、胃肠镜检查消化道肿瘤等,可以在肿瘤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发现端倪,此时进行治疗,治愈率与生存率都将大大提高。
即使不幸被诊断出患有肿瘤,也并不意味着被判了死刑。现代医学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相互配合,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尤其是早期肿瘤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五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常见肿瘤的早期信号与筛查方法
不同类型的肿瘤往往会有一些特异性的早期信号,了解这些信号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肿瘤的蛛丝马迹。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长期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都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对于长期吸烟史、有家族肺癌病史或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变、酒窝征)、乳头内陷等症状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女性应每月进行一次自我乳房检查,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
胃癌早期可能仅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包括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腹痛、腹部肿块等。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肠道息肉史、慢性结肠炎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除了上述常见肿瘤,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宫颈癌等肿瘤也都有各自的早期信号与筛查方法。公众应提高对这些肿瘤的认识,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项目。
肿瘤防治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战。通过加强肿瘤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肿瘤疾病的认知水平,普及“三早”理念与科学防癌知识,让更多的人远离肿瘤的威胁,享有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