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安青)“双11”临近,各电商平台从10月底就陆续推出“全程价保”“凑单满减”等优惠举措,激发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11月5日,大同市平城区市场监管局总结2023年的3起典型案例并发布消费提醒,帮助消费者引以为鉴,在购物时做到心中有数、理性消费、有效避坑、真享实惠。
谨慎囤货 购物前要有规划
案例:2023年“双11”期间,市民张女士在网上看到一款香皂。商家宣传其不仅能洗澡,还可替代洗面奶、洗发水,甚至能当面膜用,原价2180元100盒,促销价买100盒再送30盒,张女士心动之下出手购买。但收到货后才发现,自己在产品使用期限内根本无法用完这么多香皂,于是与商家协商退款,但一直未收到回复。后经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商家同意退货,但需张女士承担运费。
消费提醒:在面对“双11”打折促销宣传时,很多消费者会因为价格便宜而下单囤积。消费者要理智购物,按需规划囤货数量,避免一次囤货过多造成浪费。
直播抢购 下单时保持冷静
案例:2023年“双11”期间,市民谭先生在某直播间看中了一双鞋,于是添加了带货主播的微信,最后双方通过微信进行了交易。收到快递后,谭先生发现鞋子货不对板,怀疑是假货,并于当日通过微信联系该主播,但发现微信号已被对方拉黑,维权困难。
消费提醒:消费者观看直播带货尽量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度高、口碑好的购物平台和商家;下单前了解清楚商品主体信息、功能功效、价格质保等情况,关注商品的购买评价与直播间商品的相符性。为保障财产安全和交易记录可寻,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不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避免发生售后服务无保障的情况。
商品收货 售后时限要把握
案例:市民李先生2023年在一家网店花4600元购买了一台洗衣机,购买时商家答应赠送一款小型吹风机。因“双11”期间购买的物品较多,李先生收到商品后没有及时进行核对便确认收货。几天后才发现没有收到赠品,遂联系店方,但一直没收到回复。最后,经商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调解,该商家为消费者补发了赠品。
消费提醒:消费者下单后及时关注物流信息,若出现不能按期发货、长时间未收到商品等情况,应及时点击“延长收货”,以免系统“自动收货”。消费者收货时应先查看购买商品的规格、数量、赠品等是否与订单一致,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售后维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