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以社会化服务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时政要闻

大同市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围绕如何做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捋思路、寻对策、想办法,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024年以来,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多次举行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出台了《大同市2024年度农业生产托管指导意见》《大同市农业生产托管市级优质服务主体评定与监测办法(暂行)》等文件,起草制定了《大同地方标准——大同市玉米生产托管服务及质量评价规范》,并根据耕、种、防、收四个环节,建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周调度制度,每周统计面积及服务小农户数量,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有计划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06万亩,较2023年的154万亩增加52万亩,完成全年任务230万亩的89.5%,服务小农户数量达到21.9万户,较上年的17.1万户增加4.8万户,完成全年任务的87.6%。

大同市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作为每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增长较快,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146家,其中培育示范社685家(国家级52家、省级139家、市级206家、县级288家);家庭农场达1780个,培育示范家庭农场261个(省级99家、市级162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2000多家。山西恒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服务组织,阳高县牧友恒泰草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获评省级农业生产托管优质服务主体。

大同市不断创新托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坚持服务“小农户”,做实创新“大托管”,集中连片推进机械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了集体经济、服务主体和小农户多方共赢。山西恒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合实际,探索出了全托管的“两步走”模式,采取统种统收、统防统治、统购统销“六统一”标准,在集约经营的基础上,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大提升了土地产出率,也提高了产品品质及管理水平。大同市还积极搭建管理平台,强化监督管理,通过与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合作,引导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完成注册,实现线上与线下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共注册信息平台管理员11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29个。同时鼓励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的服务主体安装GPS,实现动态监管、实时监控机械作业,及时统计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同市积极探索将新机具应用和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等先进技术应用集成配套,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同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持续增加,服务项目试点面积由2017年的4.3万亩增加至2023年的52万亩,土地托管辐射带动面积2024年截至目前已达206万亩;资金支持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托管扶持资金由2017年的43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291万元,增长近8倍;服务范围持续扩大,从浑源和阳高两个县试点起步,已延伸覆盖至全市所有县区;服务模式渐趋多样,由单环节托管向全程托管发展,涌现出阳高县服务联盟托管、浑源县“农户+公司+村集体经济”全程托管等多种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受到国家和省充分肯定。(记者苑捷)

[编辑:蒋钰]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