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大同新闻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5月20日,记者从大同市文物局获悉,大同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培训班及野外试点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四普”各项工作任务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大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地上遗存丰富。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从2023年11月开始,大同市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底数,助力建设文化强市。

在“四普”前期准备中,大同市普查办组织各县区梳理完善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录、实有名录和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以及新发现文物线索清单,为文物“四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以县区为基本单元,市级组队、各县区协助配合的方式组建10支普查队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大同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任务,确保普查结果全面客观反映大同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整体状况。

大同市“四普”范围包括大同市域内地上、地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四普”将对全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中所有认定、登记的3222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三普”尚未登记、2012年以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此次普查实地调查阶段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类别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共6个类别。普查内容包括普查对象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管理机构等情况。

大同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四普”工作,摸清大同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和保存状况,完善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资源数据库,并与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有效衔接,健全名录公布体系,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构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空间管控、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文物资源管理体系,建强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记者锦秀)

[编辑:蒋钰]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