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正进入粮食作物春播大忙时节,记者近日从大同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在今年的粮食春播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新品种、新农机、新技术,实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配套,并且每天以10万-20万亩的播种进度推进。
据了解,今年大同市以“稳面积、提单产、保总产”为目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上的应用为方向,以“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年计划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21.7万亩以上,总产达到26.1亿斤以上。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近年来,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今年继续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争取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为全市粮食高产稳产打牢基础。加快良种推广。今年全市主推粮油作物新品种33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7%以上,谷黍、高粱、马铃薯等杂粮作物良种覆盖率提升至90%左右。加快良机应用。认真落实“优机优补”政策,加快推动实用高效播种机械升级换代。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机手作业技能。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望达到75%以上,较上年度提升3.2个百分点。重点引进多功能一体播种农机,可同步实现施肥、播种、覆膜、铺管、封闭除草一体化作业,应用北斗无人驾驶技术,播种速度和播种密度明显提升,平均提升达10个百分点。
加快良法示范。大力推进集成技术应用,通过实施农业农村部“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带动整建制创建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县、高标准完成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新型经营主体粮油作物单产提升项目实施。今年全市将发展有机旱作膜下滴灌80万亩以上,力争项目区粮食单产提升200斤以上,重点建设10万亩玉米“吨粮田”,实现全市粮食单产稳定提升,确保粮食总产达到26.1亿斤以上。加快良制创新。推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服务主体为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鼓励有实力的服务主体扩大耕种防收全程托管面积,向全产业链延伸,推进粮食生产标准化、集约化。目前,全市培育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50个,开展托管服务230万亩,服务小农户25万户。(记者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