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做成特色“大文章”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三农

深秋时节,大同市广灵县一斗泉乡漫山红遍,一派丰收景象。村民们正收割熟透的高粱,“以前这些地块主要种玉米,产量一直不高,这几年村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应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旱地高粱,亩平均产量达到1000斤以上,村民收益有了大幅提升。”桃子村党支部书记刘勃博说。

从2013年起,灵丘县就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要路径,积极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10年来,该县在南山区红石塄乡、下关乡、独峪乡、白崖台乡、上寨镇“四乡一镇”,规划建设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相对封闭的连片有机农业园区,现已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万亩,其中有机认证基地13个,认证面积1万亩、认证品种108个,有机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品牌影响力已见成效。今年8月,灵丘县被授予“有机之乡”称号。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大同市有机旱作农业推进的具体工作。大同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贾珍说:“实施有机旱作农业,是本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双向主导的。这几年大同市围绕桑干河流域、长城沿线、恒山区域三大板块,形成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种养加绿色循环、农文康旅相结合的有机旱作农业‘大同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根基。”

今年,大同市有机旱作农业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推动方式逐步由点面示范,升级为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再到全面推广5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有机旱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成模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节药、节工、增产、增收“四节两增”的技术优势,实现农作物灌溉方式历史性转变。同时,通过实施稳定的水源工程+高标准农田工程+膜下滴灌集成技术,三位一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建京津冀特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带动了全市粮食生产持续高产丰收。

贾珍告诉记者,“大同市有机旱作发展硕果累累,正走在把‘小杂粮’做成特色‘大文章’的攻坚路上。未来,定会破解有机旱作农业丘陵地区发展缓慢、农产品精深加工有待提升、营销体系不健全的难题,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编辑:陈茹]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