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 九月开学季,孩子们将陆续重返校园。从假期状态转入学习状态,孩子在生活作息、心理状态、身体健康等方面会面临诸多挑战,一些秋季常见传染病也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开学季有哪些常见传染病?如何预防?大同市疾控中心健康提示: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每天10次左右,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服用疫苗。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3、注意: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若感染,请做好隔离,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以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造成感染。
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让孩子注意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勤消毒。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3、勤通风。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家里、学校要定期开窗通风。
4、打疫苗。EV71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别,接种EV71疫苗(6月龄到5岁)可以有效预防有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排毒时间长、全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多样,吃、喝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被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预防措施:
1、个人防病措施:做好饭前便后洗手;食物要彻底洗干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喝生水;远离呕吐物。
2、校园防病措施:
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查因等工作;加强对厨工的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有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岗位;确保学校饮水安全,饮用水要烧开后饮用。
病例管理: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患者要立即就医并隔离,做好呕吐物处理,做好清洁消毒。如病例持续增多(3天超过5例),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
流行性感冒
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暴发流感疫情。
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
1、日常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勤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2、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3、及时就医
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摄氏度,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接触家庭成员及外出时,佩戴口罩。
水痘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易感者(未得过水痘也未接种水痘疫苗者)接触病人后绝大多数会被感染。
感染后表现为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发热、瘙痒。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预防水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12月龄至24月龄接种第1剂次,4岁至6岁接种第2剂次。未完成2剂次者,补充2剂(≤14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3个月,≥15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4周)。
2、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与水痘患者接触过的人群或水痘患者应注意以下3点:
应急接种。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既往未患过相应疾病,又没接种过疫苗)或只接种过1剂疫苗者,3至5天内可应急接种水痘疫苗,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隔离患者。水痘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疱疹,只出现斑疹和丘疹,应隔离至24小时内皮肤、黏膜没有新损伤(斑疹、丘疹等)出现。
环境消毒。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用品,应采用通风、紫外线照射、暴晒、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
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皮炎
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秋季是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一般是过敏原导致发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孩子健康的常见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孩子一旦出现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预防措施:
1、避免与过敏原的接触,如花粉、烟雾等,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鼓励孩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
过敏性皮炎
秋季、换季时期空气中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灰尘颗粒大大增加,孩子很容易患上过敏性皮炎。如果孩子皮肤脱皮症状非常明显,瘙痒难以有效抑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1、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清洁,尤其是高温潮湿的地方,防止尘螨和霉菌入侵。
2、饲养有毛动物的家庭,应及时清理动物的毛发和排泄物,减少孩子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
3、注意孩子的饮食,尽量少食用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食物,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