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安青)今年以来,全市法院32个人民法庭紧紧聚焦主责主业,紧密结合辖区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人文特色,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能动司法,抓实公正效率,主动延伸职能,着力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送法上门 真心服务 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人民法庭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新旺人民法庭地处大同市云中商贸城,该商贸城是全市主要实体商业经济圈之一,共有从事经营各类小商品的店铺两千多家,从日常生活用品到服装家电应有尽有,一应俱全,是群众购物的理想去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句空话,就是要积极为商贸城的小微实体店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有效预防法律风险,专心经营,发展壮大。”法庭人员正是怀着这种司法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朴素理念,紧紧抓住法庭独特位置优势,纷纷利用零碎时间进店入户向摊主进行法治宣传,给他们讲解合同订立等日常实用的法律知识。近年来,累计开展法治宣传200余人次,服务商铺500多家。
能动司法 主动对接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
法庭在审理一起辖区内物业纠纷案件时,发现案涉小区因为历史原因,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存在诸多矛盾、积怨颇深。表面上看是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群体性问题。为此,法庭主动联系对接御河街道综治中心,全面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并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关注力度,深入小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坚决把信访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近年来,新旺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将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广泛参与辖区平安建设,主动协同做好矛盾风险隐患排查、信息沟通和前端预防化解联动工作,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精心指导 携手发力 为百姓出行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我丈夫就是因为从车上掉下来摔死的,你们保险公司为什么快一年了还不给50万理赔款?”身患癌症的周女士哭诉着。
“你爱人是自己身体突发严重疾病猝死的,不属于乘车意外险的理赔范围,我们公司不能理赔。”……
一起交通事故的双方当事人在大同市交通事故一站式调解处理中心吵得不可开交。到底是死者自身的基础病还是意外因素导致的死亡,这个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休、互不相让的问题成了纠纷调解的“拦路虎”。一时间,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也理不出头绪,矛盾几经调解始终没有进展,最终陷入僵局。
“没有尸检报告这个直接证据,建议调阅一下交警部门的询问笔录,必须把导致死亡原因这个主要事实查清楚,才能做到依法调解。”新旺人民法庭庭长张卫东在对该起纠纷把脉问诊后提出了以上建议。最终,该起纠纷得以依法化解。
“类似的疑难杂症,张卫东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通过法庭法官对我们在精准适用法律条款方面的精心指导和主动帮带,让我们在依法调解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时,心里更有数了,底气也更足了。”调解中心主任施凤慧感慨地说道。
种种法律适用疑问和困惑影响着依法调解的进程,成为制约调解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此,张卫东带领法官主动当起调解员的专业辅导老师,结合典型案例为大家系统讲解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办案指引》,帮助大家提高法律素养,做到依法调解。
新旺人民法庭始终坚持把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人民法庭的一项重要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断加强对辖区各类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法律指导,极大地提高了调解员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