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枫”景线——走进平城区马军营人民法庭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政法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力量,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庭工作,是人民法院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全市两级法院的共同任务。今年以来,全市法院32个人民法庭紧紧聚焦主责主业,紧密结合辖区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人文特色,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能动司法,抓实公正效率,主动延伸职能,着力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党建引领 自觉筑牢政治忠诚

始终坚持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庭上,充分发挥法庭党支部、党小组管思想、管干部、管业务、管落实的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四强”党支部建设,着力打造党建品牌,围绕“党建+专业审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诉源治理、多元解纷、乡村振兴”的“1+N”工作思路目标,坚持用党建品牌影响力引领凝聚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平城区马军营人民法庭庭长李晨光的带领下,全庭党员严格落实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平城区马军营人民法庭员额法官刘继东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人民法院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也是政治性很强的审判机关。作为一名法官,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指导日常办案。每一起案件纠纷都与全区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相关、与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感知、评价相连,审理案件要努力实现最佳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坚持主动作为 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人民法庭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二条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整的,应予支持。’因此,建议咱们小额贷款公司在拟定《借款合同》的借款利率条款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这一规定。法律只保护合法权益,作为小贷企业要不断提高依法经营理念,坚决杜绝非法放贷。只有依法合规经营,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针对辖区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占比大、增速快的特点,为了从源头预防减少金融纠纷,有效降低杜绝金融风险,李晨光带领全庭人员坚持能动司法,充分发挥法庭专业审理民间借贷和金融借款纠纷案件的优势,采取“走出去上门服务”的方式,深入大同市博钰典当行和唐易小额贷款公司等民营企业开展普法宣讲。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马军营人民法庭紧紧立足基层审判实践,坚持以“小”法庭,彰显司法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作为。法官人员挤出时间精心备课,以案说法,常态化为辖区各类金融企业就涉法涉诉问题,特别是诉讼时效、举证、质证等常见法律实务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金融企业提高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坚持能动司法 积极融入诉源治理

在马军营街道综治中心的矛盾调解室里,一起邻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互不相让。调解员和网格员费尽了口舌,该讲的道理都讲了,可是效果不佳。

“大妈,您不要激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因此,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当以不损害其他相邻人的合法权益为原则。法律保护所有权人的权利,如果因权利的行使,给相邻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危害,那么相邻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和赔偿损失。您对自己的院落享有独立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但行使权利并非不受到任何限制。所以说您把垃圾堆到自家门口,严重影响了邻居的出行,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在李晨光的一番释法明理下,大妈终于意识到自已做的不对,一场邻里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平城区马军营人民法庭的法官人员经常到我们综治中心为我们的调解员和网格员讲解民法典,普及法律知识,帮助我们提高法治素养,这让大家依法做好矛盾调解工作的能力更强了,信心也更足了。”马军营综治中心主任幸淑蕾感慨地说道。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接地气的部门,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马军营人民法庭坚持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把精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作为能动司法和参与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现场调解、以案说法、专题培训和经验介绍等形式,对辖区的调解员和网格员开展不定期的法律素养能力培训,着力提高调解员、网格员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与多部门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联络机制,提前介入指导民间纠纷的调处,持续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辖区万人成讼率实现了逐年下降。

[编辑:陈茹]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