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4月18日,患儿宋某因瞳孔白斑,就诊于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眼科,该患儿的症状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医生立即联系超声科,为患儿做急诊眼部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见,玻璃体内见低回声实性肿物,大小10*8mm,内伴有钙化斑,边界清、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肿物内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初步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为眼科罕见病,俗称“眼癌”,是一种来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90%发生于3岁之前,在婴幼儿疾病中,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成人中罕见。
其临床表现复杂,可表现为结膜内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玻璃体混浊、眼压升高及斜视等。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视网膜母细胞瘤分为ABCDE五期,前期诊断比较困难,这个时期晶状体后瞳孔区内可出现白色反光或黄白色组织块叫白瞳孔,事实上出现白瞳孔的情况很多,只能作为有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初步诊断,必须进行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在治疗过程中,B超监测更具优越性,超声显像有较典型的特征,肿瘤内较小钙斑的显示比CT更为敏感,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诊断迅速、经济实惠等优点,不受屈光间质的限制,可通过病变,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并且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特殊的声像表现,可降低误诊率。在声像图中可清晰看到肿瘤形状、大小对患儿无任何痛苦,可重复检查,对婴幼儿尤为适宜,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重要信息,故超声检查是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
及早筛查是发现和治疗的关键。视网膜母细胞瘤生长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且多数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症状不能描述表达,因此未能引起家长的注意。长期发展,肿瘤逐渐向晶体生长,即可造成较严重的视力障碍,并伴随出现斜视、瞳孔散大、眼底出现圆形凸起等症状,肿瘤持续生长即可出现青光眼,甚至向视神经侵袭,并可能出现转移,进入淋巴、颅内或其他脏器,进而危及生命。
此次超声科与眼科的协同配合为患儿做出了准确诊断,应用超声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肿瘤体积,明确有无神经侵犯及眼外播散,判断预后,了解肿瘤大小、形态、血流变化等影像信息,为患儿争取到治疗的时间,及早发现,让患儿有机会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同市一医院提醒:家长如发现孩子眼球有点外斜、用闪光灯拍照时瞳孔会发白,或遮盖小孩的一只眼睛而小孩没反应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若肿瘤尚局限在眼内时,还有机会获得较好的疗效,若发展到眼外期,肿瘤扩散到眼球外,治疗就已经太迟了,一定要提高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