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一医院举办“爱耳日”科普宣传活动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医卫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为宣传普及爱耳、护耳相关知识,3月3日上午,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在门诊大厅举办了科普宣传活动。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实施的专项检查,先天性听力障碍为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我国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3‰,黄疸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为2%-4%,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由于家长发现儿童听力障碍一般在1岁半以后,此时已错过治疗及干预的最佳时期。所以如果不进行听力筛查,有50%以上的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孩子不能被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促进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降低儿童致残率,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和对儿童听力及言语发育进行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宝宝出生3天左右,须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龄内转诊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

6、12、24、和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重点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均应及时转诊。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或有耳痒、耳流脓等,或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或青少年长期接触娱乐噪声(网吧上网、KTV唱歌等)后出现耳鸣等现象者,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听力。 

遗传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就是指上一代存在听力问题,遗传给下一代。隐性遗传就是父母亲携带相关基因但不发病,而孩子可能会发病。大约6%的正常听力爸爸妈妈携带耳聋致病基因,有报道显示超过80%聋儿为听力正常父母所生育。所以,父母听力正常,且没有耳聋家族史,仍要关注耳聋的发生。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障碍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实现更好的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编辑:赵虹宇]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