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步迈进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大同新闻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胡雁)近日,大同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同)系列活动有关内容,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发展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全市农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总体呈现了“农业增产、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从2012年的20.38亿斤提高到2021年的25.1亿斤,连续跨过20亿斤大关。肉、蛋、奶总产65.14万吨,比2012年增长55.76%。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9元,比2012年增长了1.3倍,增幅连续位居全省前茅。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由2012年的49.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2.2亿元,增长2.1倍。当前,在做好稳粮保供前提下,全市农作物丰收在望,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如今,大同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养老、医疗、教育、文体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真正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十年间,大同市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加大。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市县各级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发展现代农业380多亿元。通过压实“稳粮保供”党政责任,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1.4万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6.84%,较2012年增长16.6个百分点;收获机械拥有量达2437台,是2012年768台拥有量的3.17倍;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在抗旱节水高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累计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10.5万人。

十年间,大同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在“两山一盆地”优化布局,发展黄花、畜牧、设施蔬菜、有机旱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杏果等特色主导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农文旅、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亮点纷呈。通过全力扶持,推动特色黄花产业走出了一条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的发展路径。全市共培育黄花产加销经营主体175家,开发出五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预计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可达到42亿元。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重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十几项有机旱作技术。创建了灵丘县、云州区2个省级示范县、11个省级封闭示范片,整体推进示范乡5个、整体推进示范村10个;重点推进桑干河沿线50公里10万亩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农业示范区;连续举办九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持续叫响有机农业品牌。

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7万亩,产值达到20亿元,比2012年增长5倍,共创建省部级蔬菜标准园61个。通过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全市建成冷库27万立方米,可储存鲜活农产品3万多吨,年周转运输、冷藏保鲜量达30多万吨。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规模达42万亩,其中黄芪种植面积稳定在38万亩,产量达4000吨,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升5%以上。全市年生产食用菌菌袋3000万袋,年产量4.4万吨,产值达到2.9亿元;主产区广灵县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中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县”,食用菌种植户平均年增收可达6000元。杏树种植面积有50多万亩,果品加工企业以加工杏脯、杏干、杏仁为主,年产值达6亿元。

大同市加快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北肉”平台。到2021年底,全市猪、牛、羊、鸡饲养量分别为253.08万头、39.77万头、477.30万只和1098.71万羽;山西北肉冷链加工产业园首家入园企业大同同风食品集团年加工8000吨熟肉和年分割1.2万吨牛肉车间投产。

为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同市重点打造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景观农业,桑干河沿线有机旱作观光农业,太行山唐河大峡谷沿线美丽宜居乡村,以及城市近郊黄花、杏花、芍药花等休闲观光农业景区。守口堡等3个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上北泉村入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云冈、灵丘等4个县区创建省级农文旅融合示范县。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人数6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3.66亿元,吸纳农民就业1万多人,今年预计可突破5亿元营业额。为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71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53.84亿元,是2012年的2.42倍。涌现出东方物华、牧同、华建等重点龙头企业和北肉冷链食品产业园、恒宗北方医药黄芪深加工、正大生猪全产业链、宜发同诚中央厨房等重点项目;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大同好粮”品牌叫响全国,被评为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品牌”,“大同黄花”被评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同市利用电影频道、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等,在全媒体开展多场“大同好粮”促销宣传和直播带货活动,积极组织“大同好粮”特色农产品参加全国大型农展会和农产品推介活动,连续举办五届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三届大同黄花产业发展论坛以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品牌全国传播超10亿人次。

十年间,全市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形成了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大同市圆满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以生产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了托管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全市持续壮大贫困县区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目标,不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了脱贫县区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年来,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走进大同的农村,到处是整洁的村容,硬化的马路,白天绿树成荫,夜晚路灯明亮。农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用上了卫生的厕所,交通便捷,物流通畅,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农村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农村稳定,农民安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接下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围绕大同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全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用市场化、工业化、标准化思路发展农业,做优做强八大特色农业产业,聚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步迈进,在新征程中蹚出大同路径。

[编辑:郭佳蓉]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