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9月9日,大同市委宣传部举行大同市“喜迎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国资委专场发布会。会上,大同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国有企业规模实力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等情况进行介绍,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国资委坚决贯彻大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迎难而上、苦干实干,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大同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年来,在大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同市国资系统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致力于把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规范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推行企业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党组织成员和其他公司治理主体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打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十年来,大同市国资系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建立实施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向国资委党委报告年度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出台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和实施了市属企业违规经营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持续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强化一体推进“三不”建设,每季度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对所监管企业“一把手”全部进行廉政谈话,坚决惩治腐败行为,让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快形成。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年来,大同市国资系统掀起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以招商引投资,以投资推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紧密围绕通航产业、文旅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等领域优化投资结构;精准聚焦保障性住房建设、生态环保和“三供一业”维修改造等领域,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十年蓄力,国有企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截至今年7月,大同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80亿元,较2012年底增长了49%,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53%,十年累计上交税费34.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向好,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十年探索,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国资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国企改革相关政策,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着力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通过市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功能性强、有竞争力的集团公司,打造国资监管“1+3+9”新格局。十年来,提高全市国有企业活力效率工作有序推进。国资系统始终把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作为促进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动力,在改革重组后的企业同步实施“六定”改革,通过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减少企业内设机构数量、科学确定干部职数、以岗定编、实行选人用人“三公开”、经营者薪酬与业绩挂钩,推动企业基础管理、法人治理、三项制度实现重大变革,形成职责清晰、精简高效、运行专业的管理机制。
十年聚焦,国资监管体系日臻完善。市国资系统牢牢把握职责定位,深入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动态完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以管资本为主、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全面建立。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本功能作用更加突出。信息公开制度更加健全完备,建成大同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大数据平台,国资监管数据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明显提高,系统化、专业化的监管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只有做好企业风险防控,才能促进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十年来,大同市风险防控制度全面建立。出台了《大同市属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施意见》和《大同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将党组织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写入公司章程,从源头上控制企业决策风险;加强财务监督,实施监管企业审计全覆盖,开展“一报告、两考核、三评价”综合考评,严格控制市属国有企业对外担保,加强企业债务风险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重大风险的底线,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展望未来,在大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为书写新时代大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