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8月18日,大同市委宣传部举行大同市“喜迎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大同市水务局专场发布会。发布会上,大同市水务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水利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八大以来,大同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旱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治水思路和水利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老水问题加快破解,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为大同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水支撑。
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少,风沙大,十年九旱,煤长水短,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十年来,大同市坚持目标引领,执行最严格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台了《国家节水行动大同实施细则》,制定了节约用水联席会议制度,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节水型机关建设,积极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2019年,大同市顺利通过省住建、发改、工信等部门验收,被命名为“山西省节水型城市”;2021年,平城区、阳高县上榜水利部“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今年,持续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及高校和企业节水相关工作,左云、灵丘两县完成2022年度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相关工作,市县两级水务部门全面建成节水型单位,大同大学被评定为省级节水型高校,同煤大唐塔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国电电力大同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申报节水型企业。
据统计,大同市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3项指标连续五年超额完成控制指标任务,稳居全省第一梯队。常态化开展生态补水工作,从2017年实施引黄北干线工程以来,共引调黄河水5.18亿m³,持续的生态补水使桑干河沿河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达0.5m;从2013年至今,册田水库累计向下游永定河输水9.92亿m³,有效保障了首都用水安全。
强化顶层设计,水生态修复保护助推人水和谐共生。十八大以来,大同市扎实推进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涉及大同的治理任务,先后编制了桑干河、御河、大清河、南洋河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绘就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河流生态修复治理蓝图。十年来,大同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1.84亿元,治理河道280km,治理后的河道防洪标准大幅提高,两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御河核心段16.8km河道建成了“河畅、水清、岸绿”生态景观廊道,“大同清”与“大同蓝”交相辉映,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与此同时,深度聚焦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水土资源开发“三大目标”,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等工程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大同市共投入资金11.45亿元,完成水土流失面积0.67万k㎡,治理度达到68.5%。
坚持民生为本,水利扶贫惠及百万群众。十年间,大同市累计投入资金5.08亿元,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514个村、124.5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同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自来水普及率达94%,于201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十三五”规划任务。氟超标改水工作受到水利部、省水利厅的高度肯定,2017—2020年大同市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成效评价考核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底,大同市水务局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大同市水利发展中心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扶贫先进集体”。
坚持改革创新,河湖长制守护碧水清流。2017年以来,大同市与全省同步推行河长制,在全市流域面积50k㎡以上的106条河流,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党政领导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体系,“河长+河长助理+河警长+河检察长+巡河员”上岗履职,定期巡查责任河道,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织密了管水治水的责任网、制度网、监督网、考核网、治理网。认真履行大同市河长办驻在部门和副主任成员单位职责,牵头组织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河流“四乱”问题常态整治、河流污染源排查、河流确权划界等工作,推动大同市河流面貌持续向好发展。2020年,大同市水务局被水利部评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2021年,大同市河长制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大同市被评为成绩优秀的市。
坚持问题导向,水旱灾害防御屏障日益坚固。十年来,大同市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编制修定了市、县两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防御体系;常态化对全市9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0套视频会商系统、172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进行全方位维护;每年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共建立了49支,总计9480人的水利防汛抢险队伍;累计投资2.47亿元,推进实施了阳高县守口堡和堡子湾、灵丘县门头峪、浑源县王千庄4座小水库建设,提高了防洪调蓄和应急水源保障能力;逐年增加抗旱经费投入,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和水源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浇地面积,尽可能降低农作物旱灾损失。十年间,大同市实现安全度汛,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下一步,大同市水利系统将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大力实施治水兴水战略,着力解决大同市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大同市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