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区人民法院:多元化解矛盾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促和谐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平城党建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胡雁 通讯员武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将调解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之中,在强化改革、提升司法效能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诉调对接,积极联合社会职能部门构建起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形成了“多元治纠纷、源头止纠纷、诉前解纠纷、诉内化纠纷”的诉源治理新模式。  

健全机制,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强化源头治理,凝聚社会合力,平城区人民法院构建起源头治理、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分层递进纠纷解决路径,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构建纠纷化解平台。平城区人民法院与大同市保险行业协会、“平城区婚姻家庭”等相关调解组织对接建立起调解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各类调解主体优势,形成矛盾纠纷联调、联处、联助合力。同时,打好“调裁审”组合拳,在诉讼服务中心专设“诉调对接”窗口,成立民商事速裁团队,建立工作联络沟通机制,通过诉讼与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的全方位衔接,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对调解不成案件自动转入立案分流,由速裁团队快速审理其中的简单案件,实现快慢分道、繁简分流。2021年以来,速裁团队共收案2225件全部审结,结案率100%,审判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数字赋能,“一站式”平台方便百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平城区人民法院将互联网、大数据全面贯穿于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全过程,努力建设智慧多元集成型纠纷解决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妥善、高效化解。平城区人民法院建成“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诉讼服务大厅,强化导诉、网上自助立案、调解接待等窗口服务,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目前,已设立了10间行业纠纷调解室,基本满足了群众非诉讼化解纠纷需求,其中5间为数字化特邀调解室,可同步进行数字化录音录像、远程视频调解。同时,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辟诉讼“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并由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为当事人提供帮助。树立“互联网+诉讼服务”思维,依托互联网和手机移动客户端为当事人提供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立案、网上申请财产保全、司法鉴定,在线查阅材料、电子送达、远程视频调解、庭审等“一站式”线上纠纷解决服务。通过网上办理优化立案办理流程,进一步提升办事和执法办案效率。2021年以来,该院审核通过网上立案申请10105件,网上立案率为90%以上;网上调解7227件;电子送达8364件,电子送达率为76.43%。诉讼服务建设和网上司法公开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100家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优化资源,协同诉源治理强服务。优化联动调解机制,平城区人民法院充分利用“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调解资源库,加大“道交一体化”平台应用力度,截至目前,委派“道交一体化”平台诉前调解案件869件,调解成功540件,成功率62.14%。同时,扩大特邀调解资源库,先后聘任各行业特邀调解员100名,并与大同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9家行业协会或律师事务所建立矛盾调解对接平台,设立法官联络站暨法官调解室,形成了竖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工作网络。完善诉讼与非诉讼实质性对接机制,平城区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纠纷预诊、审查分流,对于适合非诉方式解决的纠纷,在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案件,除当场兑现标的的案件外,及时转入诉调对接组。调解不成的再进入立案程序。2021年,该院诉前委托调解案件6221件,调解成功4352件,调解成功率为69.95%,从源头上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过全过程、各方面精准发力、主动作为,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度,平城区人民法院将继续推动司法服务“三进”工作,派驻“法治指导员”对口指导,着力将纠纷预防解决在社区院落、楼栋、家庭,不断拓展诉调对接范围,加强工作联动,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编辑:赵虹宇]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