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铿锵行——新荣区上深涧乡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大同新闻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胡雁 通讯员张选)“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近年来,大同市新荣区上深涧乡精准发力、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到2019年底全乡贫困发生率为0.52%。2016年底贫困村施家洼村退出,2018年底贫困村蔡家窑村退出。如今硬化的公路延伸到偏远山村,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点整齐划一,农林牧融合发展,文化设施设备日益完善,一幅脱贫奔小康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上深涧乡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为目标,结合区位、资源等实际优势,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在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产业水平上出真招;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见实效,扎实推进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落实,以坚如磐石的信心、以永无止境的姿态、以敢于胜利的精神,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突出党建引领 聚焦合力拔穷根

走进上深涧乡,在田间地头或贫困户家中,不时能看到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身影。他们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传技术,为发展产业出点子、谋思路、解难题,一身土两脚泥,常年少有节假日。这是上深涧乡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上深涧乡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配齐配强班子。各村将有理想、有信念,敢担当、有作为的引领带头人、致富能手等充实到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打贏脱贫攻坚战;加大党建经费投入力度,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今年争取新荣区委组织部党建经费20万元,拨付给贫困村施家洼村,投资入股新荣区劲源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固定分红2万元,切实增加了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党建+村庄环境整治,增强脱贫攻坚新活力。通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引领,从自家院落做起,借助省道环境大整治,打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为脱贫攻坚增添新的活力。

“落实了吗?到位了吗?见成效了吗?群众满意了吗?”上深涧乡坚持把脱贫攻坚“四问”作为工作标尺,始终贯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

该乡带领全体帮扶干部采取 “一对一对一”工作方法,即:驻点扶贫一对一,帮扶干部实行一包一责任制,确保帮扶对象实现脱贫;计划制定一对一,因户施策为每个贫困户“量体裁衣”,制定落实脱贫计划;工作督导一对一,帮扶干部互检,充分发挥出携手同行助脱贫的精神,保障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区、乡、村三级干部派出帮扶责任人113人,对接帮扶贫困户436户。其中新荣区人大帮扶施家洼贫困村,新荣区供电公司帮扶蔡家窑贫困村,有11个非贫困村由8个区直单位、全体乡干部、村“两委”干部进行帮扶;乡包村干部做到了扶贫政策底子清、情况明、措施到位、推进有力。驻村工作队围绕“六个一”帮扶任务,全力实施“八大类帮扶措施”。第一书记努力完成好“五项任务”,落实好“八个一措施”。帮扶责任人做到了熟练掌握建档立卡相关政策,根据结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建立党员干部包联贫困户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人结对帮扶3-5户,并要求每周至少走访1次贫困户,了解情况、讲解扶贫政策,谋划规划产业、确实解决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精准帮扶,帮扶效果明显,贫困户非常满意。

突出发展产业 走好产业脱贫路

产业脱贫,是富民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战中,上深涧乡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

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常年从事传统农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看不到多少收入,一遇自然灾害“颗粒无收”,一遇市场波动“血本无归”,成为横在贫困户脱贫路上的堡垒。如何攻克这道堡垒?上深涧乡的做法是:发展产业,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同农户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施家洼村肉驴养殖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开始实施,投资45万元,购买肉驴40头,受益贫困户39户,72人。三年来,已发展达到54头,收益21.9万元,户均收益5600元;蔡家窑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该项目分别于2017年、2018年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87万元,现已建成总发电量125千瓦的两座光伏电站,受益群体涵盖全村贫困户107户201人,项目年发电收入9.7万元,贫困户每户可收入315元;土地流转项目,刘安窑村成立的劲源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区位优势,把周边蔡家窑、马家村、施家洼等村的贫困户闲置2000多亩土地承包流转,发展小杂粮种植,并为流转土地中的19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该项目带动本村和周边村贫困户35户,为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700多元;槟果种植项目,利用蔡家窑村、施家洼村拆除残垣断壁、废旧院落的土地先期投资18万元种植槟果50亩,此项目可带动贫困户40户,74人,预计可为每户贫困户增收1500元,由于该项目于今年5月实施,目前还没有收益;投资分红项目,依靠上级扶贫资金50万元,入股大同市新荣区薪源种羊场,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该项目受益贫困户7户15人,已脱贫的边缘户70户,可为贫困户每人增收1000元,边缘户增收500元。

突出农民增收 走好乡村振兴路

上深涧乡坚持目标标准,着力突出稳定增收、政策落实、住房保障等聚焦脱贫质量抓攻坚。2016年以来先后投资476万元,重点对蔡家窑村、施家洼村、上深涧村、刘安窑村4个重点村从主干道到入户巷道,从地面到立面,逐一治理。墙体粉刷16510平米,道路两边栽种松树10900棵,新砌围墙1380米,修建道路1800米,街巷硬化4000平米,改善了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同时,建立两个爱心扶贫超市,调动村民积极性,潜移默化的改变村民生活习惯。

蔡家窑村张大仁窑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一栋栋漂亮的房屋排列整齐,街道旁边欢声笑语,老人们在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说事,大家喜气洋洋,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希望。

今年79岁的孙志恒患有肺病,老伴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老俩口是2017年7月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自从去年搬进了新房,老俩口不提有多高兴了,老孙行动还算利索,院子里和屋里收拾的整洁干净,说起话来也是快人快语:“以前烧煤取暖墙壁、房顶、桌子上到处都是黑灰。半夜还得起来添煤,要不家里的温度上不去。现在家里的温度可以达到22摄氏度。”

蔡家窑村由蔡家窑村、蔡家店村、张大仁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466户926人,土地面积12413亩,其中耕地4885亩。张大仁窑自然村是上深涧乡唯一不通水泥路的村庄,自然条件落后,吃水困难,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大多住在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基本上属于危房。

上深涧乡党委、乡政府确定对张大仁窑自然村实施易地搬迁。张大仁窑自然村,共有18户,32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易地搬迁,选址蔡家店自然村作为搬迁地。该安置点共规划15户29人、同步搬迁3户3人,占地10500平方米,能完全容纳移民搬迁户。2018年10月底全部完工,并于10月30日举行了发放分房仪式, 18户搬迁户全部领取了钥匙。村民张有青说:“以前我们住的是土窑,墙体掉土,担惊受怕。去年搬到了新村后,生活条件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我们很满意、很幸福。”

据了解,搬迁项目从筹建到施工以来,注重工程质量与安全。乡成立了质量、安全、验收领导组,并聘请专业工程技术监理。在建设中重点突出两个结合,与乡村环境提升相结合。融入“文化、生态、和谐”的要素,投资45万元对新村庄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投资9万元为所有安置户新建了无公害厕所;投资15万元,实施煤改电项目,村民利用电力取暖,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和环境提升工程样板村;与经济发展和扶贫产业带动相结合。充分利用闲置的耕地、草地做文章,与刘安窑村劲源公司达成协议流转900亩耕地,与上深涧乡“做好自己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意向,计划投资300多万元养殖禽类10000只,养猪200头。还有3户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建成了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有两户发展了养羊产业,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昔日的“贫困人”,如今成了“幸福人”,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村民迎来了幸福的日子。

突出志智双扶 脱贫致富增后劲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上深涧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输血式”帮扶的同时,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我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增加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树立勤劳致富的典范。

狠抓教育扶贫关键。为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上深涧乡聚焦“不让一个贫困学生辍学”目标,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不断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师结构,充实师资力量,拓宽教育帮扶渠道,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自2014年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以来,通过享受“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一免一补”、“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共资助建档立卡在校学生90人次,补助资金14.3万元,充分利用教育扶贫基金,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全乡无一人因贫辍学。通过教育扶贫,破除贫困群众思想禁锢,拔掉贫困之根,提升脱贫攻坚的志气、勇气、信心和力量,激发脱贫致富的原动力,全面夯实脱贫根基。

强化就业培训技能。确保让每个贫困家庭至少1人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技术,培养1个明白人。每年精心制定贫困群众就业培训专项计划;整合教育、人社、扶贫等各类资金,保障培训各项开支;选派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具有高超实作水平的优秀教师担任培训任务,分层次、有类别、有计划地开展中式烹调师、家禽养殖、果蔬栽培等各类培训,三年来,全乡已举办各类培训35场次,参训1559人次。

选树脱贫致富示范“榜样”。结合市区“脱贫榜样”评选和扶贫日活动的开展,深度挖掘、评选贫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强化“感恩教育”和“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教育,鼓励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坚定他们“跟党走,感党恩”的决心与信心,牢固树立自主脱贫意识,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刘安窑李生福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依靠养牛业致富,目前已养了30多头牛,养殖规模逐渐壮大,年收入十余万元。“依靠肉牛,我现在生活得到保障,看到有的村民生活困难,想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大家。”李生福说。如今,李生福成为村里的“牛”专家,谁家的牛生病,村民常请他过去,询问他养殖办法,李生福也尽己所能解决大家问题。今年初,李生福带头捐款1000元,助力疫情防控。在他的带动下,有更多的村民发展肉牛养殖脱贫致富。同时,上深涧乡把弘扬孝赡文化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孝老敬亲+脱贫攻坚”工作方法,把“孝老敬亲”融入到精准扶贫的精神扶贫中,创造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良好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根深叶茂、开花结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逐梦小康绘蓝图,脱贫路上信心足。如今,在上深涧乡,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全乡党员干部群众正以更大的决心、更务实的作风、更精准的举措,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赵虹宇]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