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 赵颖)今年以来,大同市以暖心便民、惠企解难为主线,持续推出一系列硬核服务举措促进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全力帮助农民工和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稳过就业关。
对接企业解难题
大同市全面复工复产以来,大同市人社局就推行“复工复产服务专员”制度,及时安排服务专员主动对接企业,收集岗位信息,并利用“互联网+”手段,及时通过网络发布,加大向劳动者推送就业信息的频次,加强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引导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截至目前,全市参加活动单位共381家,提供就业岗位22077个,收到5520人次的求职简历(求职人次数)。其中,2011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对企业急需的阶段性用工,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部门还利用本部门已登记的求职者数据库及失业保险机构登记的失业人员信息,主动向劳动者推送岗位需求、薪酬待遇等信息,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余缺调剂、定向招聘等,充分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
送岗上门促就业
3月12日,大同市人社局启动“大篷车”送岗下乡活动,连续两周在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天镇县、阳高县开展“大篷车”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
“单位就在家附近,上网接受技能培训,老人孩子也能兼顾……”谈起在浑源恒山酒厂有限公司工作的感受,浑源县东坊城乡的村民笑意盈盈。通过就业扶贫“大篷车”送岗下乡活动,浑源县为大同兰园公司、江苏昆山科森公司、恒山酒厂有限公司3家企业共输送农民工176人,既解决了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也帮助了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了乡村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
“这个政策真不赖,从登记信息到推荐岗位,再到签订劳动协议,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效率非常高。”“大篷车”送岗上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据统计,从3月12日至3月25日,为期两周的就业扶贫“大篷车”送岗下乡活动累计出动就业“大篷车”233台次,接待服务对象64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3000余份,将1130个就业岗位送到贫困劳动力家门口,达成就业意向977人,已对接成功249人。
发放补贴稳就业
企业是就业的源头,企业在,岗位就在,就业才稳。大同市按照2月底山西省人社厅等部门有关通知要求,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全力优化稳岗返还流程,取消企业申请环节,通过数据比对,变“企业找补贴”为“补贴找企业”,将稳岗返还资金通过集中电汇的方式,直接拨付至符合条件的企业。
3月3日起,缩短2020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审核发放时间;
3月17日,为全巿2020年度首批88家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企业发放补贴;
3月25日,为第二批51家企业进行了集中电汇发放补贴;
截至3月25日,全市139家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企业领到补贴,补贴总额800.72万元,惠及职工2.6万人。
措施到位,迅速行动,稳岗返还补贴的及时到位,助力企业快速度过经营困难时期,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尽快恢复生产。“我们还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将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普惠性稳岗返还资金发放到位,助力企业渡过阶段性难关。”大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就业扶贫促增收
脱贫攻坚是时代使命,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验。稳住就业基本盘,不仅事关每个贫困户家庭的生活收入,还将是疫情防控时期保就业工作的关键一环。
盯紧开复工,带动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落实“一户一策”“一人一办法”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委托式培训;以现有的“天镇保姆”“巧娘宫”手工编织“飞天结艺”等品牌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和品牌提升,不断拓宽乡村妇女就业门路;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大同青年创业项目库,重点扶持一批业态新、落地快、可复制、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拉动多方就业;建档立卡,帮助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近就业……大同市出台《大同市决战完胜脱贫攻坚促就业保增收八项措施》,多措并举,多方合力,凝聚全社会力量,同步推进脱贫攻坚和促就业稳就业保增收工作,划重点、分任务落实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特别是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千方百计促就业,想方设法稳增收。疫情发生以来,大同市始终把稳就业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动员各方力量,及早动手,聚焦发力,不折不扣抓落实,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定就业“两手抓、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