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放弃团圆、坚守岗位,始终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他们肩负使命、一往无前,让大同这座城市变得格外温暖而又充满力量。
与病毒抗争的300个小时
“这是十几天来我们听到的最好的消息!”2月7日,大同市首批3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消息一发出,全市人民欣喜异常。这则消息的背后,是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身穿防护服、夜以继日与病毒抗争的300个小时。
大同市确诊的11例新冠肺炎患者先后住进了大同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大同市四医院十二病区,医院调集了20多名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全力救治患者。截至2月10日,已有3名确诊患者痊愈出院。呼吸内科主任崔模林除夕夜带领首批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与确诊患者一同被“隔离”,一同与病毒抗争。“医院制订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精心施救。同时,注重医患间的沟通,正确的疏导和沟通会让患者更加有信心战胜病毒。”“隔离的这些日子,他们像家人一样陪在我们身边,无微不致地照顾我们,让我们特别感动!”治愈的患者走出医院前不停地向医护人员致谢。
自1月24日(除夕)凌晨大同市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他们已经在隔离病区坚守了17天17夜。这2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了大同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后一道坚实防线。他们也珍爱自己的生命,他们也清楚存在的危险,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冲锋在前,肩负起了护佑大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担。
午夜12时的年夜饭
1月24日,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艳接到单位的电话:“今天发热门诊由你值守,请迅速到岗。”刘艳二话没说,安排好科里的事情,做通患者的思想工作,立即赶到发热门诊开始工作。询问病史、采集基本信息、进行鉴别诊断……忙碌到午夜12时左右,她才抽空吃了个盒饭。随后,又投入到工作中。
“大年初一第一个班,那天病人蛮多的,我刚去不是很熟悉流程,再穿上防护服,说话稍微急一点,眼镜就起一层雾,感觉有些手忙脚乱。等一两天慢慢熟悉后就适应了,工作强度也能接受。”在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克服困难和不便,用专注的工作态度,每天对大量的发热患者进行疾病筛查。在这里,每个地方都高效运转,每个地方都穿梭着忙碌的身影,连续几十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困了,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饿了,扒拉几口工作餐,没有人叫一声苦,也没人喊一声累。他们说:“再累我们也要坚持。”
疫情就是命令。为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初期,大同市卫健委就根据疫情形势,按照“双零”目标,对大同市疫情应对工作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地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组建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确定定点救治医院,规范了疾病诊断筛查流程,明确转诊确认工作程序。随后,组织专业培训、确定公布发热门诊、强化重点区域防控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与此同时,各医院根据反馈,改进流程,减少医护人员直接面对病患时被感染的风险。在良好制度的驱动下,21家医院发热门诊得以在短期内迅速完成升级转型,有序地运转起来,从而保证了发热患者能够就近、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分诊、分流,遏制了大同市疫情的发展。
330万家乡亲人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多喝水,多保重!”“把我的电话号码给你的家人,我来完成你家需要做的事情”……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洪维英就像妈妈一样,每天都会通过微信与远在湖北疫情防控一线战斗的3名年轻护士聊天谈心,关心她们的生活日常,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此次驰援湖北,家里非常支持,‘逆行者’需要勇气,更需要强大的后盾。得知咱们防护服缺乏,我爱人千方百计买到50套防护服,很快就送到驻地。”1月30日晚,忙碌了八九个小时的大同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李晶回到驻地,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他的小幸福。
“向你们致敬,你们最美!”“期待你们健康归来!”“一个都不能少,等你们回家。”连日来,大同市各主流媒体深入报道大同市驰援湖北医疗队员的新闻,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点赞!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同市先后抽调两批共4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中,有的瞒着年迈的父母,有的忍痛别离年幼的孩子。身在大同的亲属和朋友牵挂着他们,一批批物资、一条条短信,送到医疗队员手中,飞到他们心中,鼓舞着他们,温暖着他们。
近日,大同市领导、各级部门和单位还专程看望慰问了大同市首批驰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医疗队员家属,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向医疗队员表达敬意,向家属表示感谢。大同市还为驰援湖北医疗队全部医护人员赠送了“医务人员法定传染病责任保险”,为他们安心抗击疫情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