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鼓楼:寻味城市记忆的珍贵古建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古都大同

漫步大同古城,仿佛穿行于历史与现代街市的交融之境,而大同鼓楼岿然屹立于闹市之中,与古城之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日升日落中见证历史的繁荣与沧桑,积淀城市的文化与内涵,让人们在寻味城市记忆的同时,感悟深沉典雅的古都之韵。

鼓楼,又名更鼓楼,钟声飘荡以迎初升之阳,鼓声飞扬以送西沉之日,正所谓“晨钟暮鼓”。据了解,鼓楼原为传递信息、擒贼捉盗而建,后随时代变迁转变为维护日常生活秩序的报时、报警之地。现存的大同鼓楼位于大同古城永泰街中段,始建于明代,清顺治、乾隆、咸丰屡加修葺,是明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大同楼阁林立、建筑华丽,东有和阳街的太平楼,西有清远街的钟楼,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楼,南有永泰街的鼓楼,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大同街市的繁华之景。鼓楼作为市区内唯一现存的古代高层楼阁,得益于历年来的保护与维修。1966年,大同鼓楼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成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和2001年,文物部门对大同鼓楼进行了全面加固、维修和彩绘。

来到大同鼓楼,记者被它的雄伟古朴、整洁壮丽深深吸引。这是一座三层出檐十字歇山顶的过街楼阁式建筑,平面近似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7.85米,南北宽14.55米,高约20米。一层十字穿心辟门现已封闭,西北壁上有阶梯可达二层和三层之上。一、二层檐下置一斗二升交麻叶拱,三层檐下为单翘三踩斗拱。二、三层均四面辟门,四周都有回廊,外设凭拦,举目远眺,整个大同城一览无余。古时,顶楼架放一大鼓,为晚间报更所用;现在,鼓楼底层置放的一面鼓为第一届云冈文化旅游节而制,二层置放的一面鼓为1993年鼓楼重新开放而制。底层外檐廊下存有清顺治、康熙、咸丰年代的维修碑记九通,是研究鼓楼的直接史料。

鼓楼二、三层檐下各悬有一方牌匾:南向,上为“鼓楼”,下为“声闻四达”;东向,上为“歌风”,下为“云开春晓”;西向,上为“振德”,下为“和声鸣盛”;北向,上为“时雍”,下为“瞻云就月”。这些意蕴隽秀的牌匾不仅体现了古人的匠心独运与美好愿景,而且烘托了鼓楼的雅致秀气,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文化的滋养。

在鼓楼,人们可以通过“大同古建筑摄影展览”,了解大同城昔日面貌;可以通过楼下新增建的旋转楼梯,体会现代与古代建筑的结合之美;还可以在各层檐下额枋上欣赏如“桃园三结义”“吕布戏貂婵”等一幅幅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精美绘画,体味独特的文化底蕴。

再看鼓楼四周,东有店铺林立的鼓楼东街,西有道教宫观纯阳宫,北有复建的四牌楼、魁星楼,南有古色古香的南城墙,古朴典雅中尽显古城繁华。置身鼓楼,只要拂去喧嚣、用心体会,就能体会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包容万象的城市气度以及多元融合的精神特质。

虽然大同鼓楼昔日的功能早已不复,但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已植根于人们内心,外化为多种城市印迹,见证和延续着古城文脉。作为市中心的一座地标性古代建筑,如今的鼓楼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任由岁月洗礼、人流穿梭,用岿然之姿和隽永之美点缀着古城风貌,诉说着古城故事,让过往之客无不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张诗珩、王春艳)

(资料图片)

[编辑:牛文晶]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