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丹心献余热 扶贫路上践初心——新荣区郭家窑乡芦家窑村特聘党建指导员杨文华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三农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通讯员张选)今年82岁的杨文华,退休前曾任大同市南郊区(现云冈区)区委副书记,于2017年11月回家乡大同市新荣区郭家窑乡芦家窑村担任特聘党建指导员,上岗以来,这份只奉献无报酬的“职业”让他乐此不疲。

使命在肩谋发展 抓好党建促脱贫

要想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杨文华认为,要想使芦家窑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必须要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杨文华首先协助两委班子规范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让每月至少一次的支委会、每季度至少一次的党员大会和党课制度成为常态,通过反复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文件等,逐渐强化了两委班子建设,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他亲自为党员干部上党课。“两委”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坚持每天读报看新闻,了解形势、了解政策,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教方法,在干中学、学中干。

党建阵地筑牢,组织的战斗力开始彰显,大家的信心和决心开始转变为实际行动。杨文华协助村“两委”班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芦家窑村现状,掌握深层次情况,针对芦家窑村土地贫瘠、无霜期短、种植结构单一、水源缺乏等特点,面对村情,以芦家窑村究竟发展什么,怎么样发展为题,组织全体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反复讨论,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两沟一湾”是芦家窑村的地中宝,小气候、活土层厚,也能打出井水。于是在村民代表会上,把“两沟一湾”的建设纳入了三年发展规划。小杂粮虽然产量不高,但要看到这是该村的优势,由于该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充足的阳光和土壤的适应,因此产出的小杂粮品味高,口感好。去年种植了500亩有机旱作高梁,亩产最高970斤,最低450斤,亩增产增收15%-20%,仅此一项,全村增加12万元左右。

敢闯敢干开富路 脱贫工作落实处

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子,杨文华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农户家中进行调研,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村庄的地理环境、地质、气候特征,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方案。

优化种植结构。为了论证黄芪在芦家窑村能不能种植,杨文华先后邀请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浑源、左云、五寨县、河北省安国县及山西中医药大学等有关专家、教授及技术员、种植大户到芦家窑村实地考察指导。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带头种植并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农民种植风险。2018年种植黄芪403亩,2019年种植262亩,长势良好达到了预期。他帮助4户贫困户示范种植黑木耳6亩,每亩实现纯收入5600元,让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杨文华还协调新荣区水务局打了3眼机井,解决了黑木耳用水的问题,并联系专业合作社签订包底收购合同,提前谋划和敲定销售渠道,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杨文华在取得市、区农委的支持,去年全村连片种植高粱500亩,涉及贫困户288亩,使用有机肥料和节水地膜,对土壤进行取样化验,着力培育绿色有机产品。2019年购置回160型马力拖拉机一台和配套农机具,方便了村民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和黄芪的种植耕地,提升耕作质量还降低了费用支出,村民们连连称赞。

发展经济林产业。杨文华经多次反复调查和村民代表会讨论,认为种植槟果、123等品种最适应。去年在“两沟一湾”种植槟果树76亩,拆除废弃旧窑烂窑后,复垦土地66亩,全部种了槟果树,成活率达到95%以上,尤其是两沟一湾的树长势良好,还打了4眼机井保障果树用水。同时还助力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林,在原有基础上又补种175株。

为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2018年,在杨文华协助下,芦家窑村共拆除破旧窑洞257间,复垦旧宅基地40200平米。2018至2019年修建了村西通道1.4公里,修缮硬化了街巷道路8462平米;将村里大街两侧的土板墙更换成砖墙1978延长米,建起护档墙567米,建文化墙467米,对宅基地复垦后种植的8个小果园实施围栏。建成街心公园一处、文化走廊两处,还修复清代戏台一座、硬化戏台广场一处,建设村标识牌一处等工程。在新荣区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修缮硬化了村委会大院,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农民讲习所,配备了娱乐器材。完成通道绿化1.4公里,在村道路两旁,闲散小块地和房前院后种植了丁香、油松、金叶榆、海棠树等,为村里增添了绿色,去年芦家窑村获得了“全国森林村”的光荣称号。

群众利益无小事 点点滴滴见初心

杨文华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要从那些群众最关注、最盼望、最急需办的事抓起。每年春耕时节,他根据自己长年分管农业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为村民讲解种子、化肥、农药等专业知识,建议村民到正规的农资经营店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并引导村民作为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一次,他发现贫困户马利平过的非常艰辛,家里有年迈的老人,靠卖废品供孙子上学,给身患重病的儿媳治病,于是他当即掏出2000元暂缓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并积极发动身边好心人给予他们关注,村里的党员们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杨文华还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他开朗乐观、慈祥和蔼性格,和孩子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对村里的孩子也和自己的孙子一样,疼爱有佳,经常给孩子们带一些学习用具和玩具,一有时间就给孩子们讲传统故事、和他们做游戏,他讲的故事生动又富哲理,孩子们都爱听。他通过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帮助他们树立朴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杨文华帮助村“两委”班子起草了村规民约,经反复征求村民意见,获得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印发全村每户一份,并张贴在村里显著的位置上,起到了助推乡村文明建设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除利用讲习所、大喇叭宣传外,还进一步开展了创建文明村、星级文明户、优秀党员、遵守执行村规民约模范村民评比等各类活动,并进行了总结表彰。同时杨文华先后邀请省、市、区有关农业、林业和中药材等方面专家来授课,到目前已举办了6期培训班,全村有190人次参加培训,大大提升了脱贫致富本领。他还自掏腰包每年邀请文艺团体来村演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正在形成,2019年被大同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市级文明村”。

当人们问他,你这么拼为啥,不累吗?杨文华乐呵呵地说,“组织派我去当党建指导员,是对我的信任,让我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我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年轻、越干越快乐。”

杨文华用他乐观豁达、踏实肯干的精神,感染着芦家窑村的党员和群众,在杨文华的引领和带动下,芦家窑村干部群众正团结一心,大步流星向着小康生活迈进。

[编辑:祁旭光]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