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美丽乡村我的家——全市乡村提质工程综述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大同新闻

金秋时节,走进浑源县沙河村,一条宽阔笔直的马路和马路两旁灰白相间墙体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标语格外醒目;不远处,巷口的长凳上,坐着悠闲交谈的老人们;文化广场上,年轻人随着音乐节拍舞动着,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新沙河的新风貌新气象。熟悉这个村子的人无不由衷地感叹,沙河村大变样啦。“以前村里村外的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就没办法出门,现在再也不用担心出门摔跤,就连黑夜,村里也亮堂堂的,村民也不愁啦!”浑源县沙圪坨镇沙河村老支书徐学玲感叹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投入大资金、实施大规划、兑现大奖惩、进行总动员,在对全市贫困村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统一对全市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翻新建设和整合修缮,全市贫困村提升工程步伐整体走在了全省前列。

大同市把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作为破解贫困村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和饮水不安全等诸多难题的重大举措,作为各级主要领导必须亲自上手的“一把手”工程。把贫困村提升工程纳入《大同市乡村环境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加快推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市财政逐年加大对贫困村环境提升的支持力度,特别是2018、2019年两年财政投入资金22亿元,同时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带动县区自筹、社会投资等34.9亿元,对1800多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创造性提出“扶贫超市”社会扶贫模式,以贫困村为帮扶主体和实施单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认领公共基础设施、助学、医疗、交通、农业等公益性项目,得到众多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在真金白银的大投入、大支持下,大同市全域性、普遍性、全覆盖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断完善,极大地助推了贫困村提升工程。

在贫困村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大同市注重提高规划与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田园风貌、保护传统村落民居”的理念,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广“星级”村创建模式,按照三星村——脱贫退出村,四星村——美丽乡村,五星村——旅游示范村的不同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贫困村提升工程,以点带面,放大示范效应打造美丽乡村。灵丘县坚持“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将原来的贫困村逐步变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广灵县壶泉镇涧西村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和实践,为发展民俗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广灵县壶泉镇涧西村村民自豪地说:“我们村把所有的厕所、牛羊圈和乱七八糟的活儿一齐派人拾掇,有垃圾收集清运车,每天打扫、每天清运,现在我们村比城里还干净。”

贫困村提升过程中,各县区各村想方设法让贫困户参与到自己家园的建设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通过“农民夜校”、“道德讲堂”、流动宣传车、文化墙等把党的扶贫政策、“好家风、好家规”等中华传统美德传递到村民中间,加深群众对贫困村提升工程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大家制定《村规民约》,通过民主管理让村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各贫困县区为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专门设立公益岗位,吸收贫困户参与,实现建设美丽家园和增加个人收入的“双赢”。

灵丘县车河村,群山耸翠、秀水环绕、花木葳蕤,桃花红,杏花白,榆叶黄。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如今华丽变身“绿富美”,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尽情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建设美丽乡村,耕耘美丽乡土,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正在大同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逐步涌现,一个又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山绿水,一兴百兴地呼之欲岀。

(宋芳)
[编辑:赵虹宇]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