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政策让贫困户脱贫底气更足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大同新闻

全面落实特困人员、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救助福利政策,实现应养尽养;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全面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做到应帮尽帮……

2014年以来,大同市委、市政府把“社会保障兜底”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市级财政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5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64.9亿元。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共有90777人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范畴,占到农村低保和特困保障对象的48%。“读书有学校、看病有保障、生活有兜底”已经成为贫困群众的生活新常态。

夯实政策基础织牢兜底“保障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从中央到省市,对贫困群众的保障力度越来越大,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兜底支撑。2019年中央和省级拨付资金12.19亿元,大同市配套4841万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52%。全市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在确保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及时下拨的同时,不断加强救助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也逐年提高,2020年平均每人每年发放5121元,比2016年提高了81%。特别是对已纳入农村低保的特殊困难群体,在发放基本低保金的基础上,根据困难程度,分类别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同时,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机制,保障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而影响基本生活。2019年4月以来,大同市连续19个月为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亿多元,使23万人受惠。

聚焦特困群体搭建兜底“大平台”

“幸福大院的居住条件很好,住在这里孩子们放心,老姐妹们在一起也不寂寞,没想到一大把年纪了,还赶上了这么好的社会。”天镇县谷前堡镇一畔庄村村民对用村级电站收益建设的幸福大院非常满意。近年来,大同市贫困县区共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20个,极大地提高了贫困老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在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施过程中,大同市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重病患者、未成年人作为重点,做到应保尽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缴费困难群体实现政府代缴率100%,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

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费提标政策,确保按时发放到位。从2019年1月1日起,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1000元,社会福利机构供养孤儿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500元。从2017年开始,大同市每年还对贫困县区建档立卡35至64岁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累计检查20.85万人次。

在帮扶特困群体的同时,大同市在扶贫扶志扶智方面不松劲,2016年以来,共完成中央和省级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任务3321人,切实增强了贫困残疾人自立自强的能力。云州区重残青年曾军伟身残志坚,主动向村委会申请退出五保户,并通过参加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借助电商平台实现年收入10多万元。

突出临时救助铺设兜底“快车道”

大同市通过调研摸底,进一步明确了临时救助对象范围和类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简化审批程序和下放审批权的要求,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了“先行救助”行动,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对遇到重大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形分类分档设定救助标准,适当提高救助额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作用,确保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的贫困群众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县区全部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从2017年以来,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432.58万元,救助贫困群众2万多人次。

一项项饱含党恩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一件件雪中送炭的民生实事开花结果,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底气和最强支撑。(苑捷、彭富强、王中华)

[编辑:牛文晶]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