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扩大阵容提速换挡蓄力迈向更高更好

黄河新闻网 > 大同频道 >  时政要闻

一场疫情,让本地文旅产业遭遇严重冲击,游客锐减、景区冷清,整体收入下滑,不少旅游企业感到严冬的寒意。面对危机,大同市旅游行业阵脚不乱,直面挑战。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文旅融合,本市文旅产业阵列壮大,底力增强,为产业发展提供足够有力的支撑,眼下,文旅融合已进入提速换档阶段,蓄力迈向更高更好。

扩大阵容

2019年底,一则不大的报道见诸报端,内行从300余字的文章篇幅里嗅到旅游新动态。

读罢《大同市8家单位获评“长城人家”“太行人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原来大同旅游不只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城墙、华严寺、善化寺等,还有长城、太行元素。

“这是加大对文化挖掘取得的‘实锤’成绩。”大同市文旅局副局长姜文介绍,若将大同旅游产业列出一个时间轴,那么2019年可谓实至名归的文旅融合元年。这一年,随着管理机构的整合,产业相融步伐加快,广度扩大,文化与旅游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围绕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战略部署,得胜堡、守口堡、李二口、摩天岭等长城题材旅游景区初具雏形;依托桑干河人文与自然资源,吉家庄乡村游、桑干河冰雪小镇等项目先后落地;深耕科学与生态两大领域,大同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色更新、体态更丰;全景动态地展示煤炭开采的历史,近距离接触工业革命的历史印痕,晋华宫矿国家矿山公园名气渐响,显示出大同工业游的市场潜力。

“文化的注入,让本地旅游的业态与内涵均得到丰富,已开始吸引不同层面游客。”姜文表示,当下,系列化、层次化是衡量一地旅游实力的重要标准,通过文旅融合,大同市的旅游产业框架正朝着此方向成型,眼下虽然按下“暂停键”,但重新启动后必定会迎来新一轮加速。

提升品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唯有厚重的文化方能支撑旅游业长盛不衰。从景点游到全域游,从观光浏览到休闲体验,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脉络,每一个新突破都可见文化的活力。

如今,提到来同旅游,已不是简单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随着文化内涵的增加,旅游品质不断提升。放眼城乡,美景处处。中国大同古都灯会、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春节文化庙会、海棠花会、阳高杏花节、得胜长城民俗文化节、大同黄花旅游月、广灵湿地文化节等缤纷相映,让古都大同在游客眼中成为“常来常新的地方”。

无文化,最多是走马观花,人云亦云。姜文直接指出文化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要。他说,业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对于保证产业品质的重要。疫情期间,不少涉旅机构与单位“闭门不歇工”,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培训、特色挖掘等工作,为全面复工复产蓄力。灵丘县上下北泉等乡村游景点计划与罗罗腔牵手,让城里人住到农家听大戏;云州区吉家庄乡正在酝酿古陶课堂和古人类考古展馆,吸引中小学生接触远古人类的生活;天镇李二口长城民俗村里,县文旅部门加紧规划,全景再现与长城有关的文化生活,让游客置身历史,体验边塞文化的魅力。

助推增长

打造大同长城一号公园,培育古城“都市会客厅”、建设恒山国际森林公园、构建桑干河文旅康养集群区……不久前,全市文旅重点项目规划出台,传递的信息令人振奋。大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文化旅游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突出“五环联动”,构建“3+3+3+1”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让文旅融合真正成为推动大同市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2019年的成绩单已充分说明文旅融合对产业增长的重要作用。2019年,大同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9.13万人次,同比增长11.08%,旅游(外汇)收入5496.76万美元,同比增长12.43%;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8386.32万人次,同比增长21.34%,国内旅游收入758.46亿元,同比增长22.94%;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839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1.36%,旅游总收入762.11亿元,同比增长22.74%。无论是游客数还是收入值,很大程度是文旅相融贡献的。

文化活动还是宣传大同的重要平台,据了解,2019年的中国大同·北魏文化高峰论坛、万里茶道申遗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讨会、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大会举行、夜游经济发展论坛暨大美大同首届全国3D投影大赛等活动对提升品牌、吸引游客发挥明显作用。

“今年,我们将按照全市宣传部长会议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深挖文化内涵,大力繁荣精品文艺创作,讲好大同故事,让大同的历史文化底蕴重新焕发独特魅力。”姜文说,同时还要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放大文化品牌效应,挖深、拓展、垒厚大同文化符号,将大同市的文旅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刘红霞)

[编辑:牛文晶]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大同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人员查询   |   联系电话:0352-2366688   投稿邮箱:hhxwwdatong@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23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4120180001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69号